中國出入境管理局昨公告,為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自2月20日起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人才簽注持有人可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相關政策打開方便之門,對促進大灣區人才交融交往再添利好,同時亦有助香港吸引更多高端國際人才匯聚。特區政府正致力面向全球「搶人才」,當中既有「引進來」的挑戰,更要有「留得住」的辦法,而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享有大灣區建設的廣闊發展空間和機遇,是對人才特別有吸引力之處。政府應用足用好灣區優勢,打造人才高地。
人才的重要性毋庸贅言。面對全球日益激烈的競爭,香港除了大力培育更多本地人才,亦全面展開「搶人才」的工作,包括成立「人才服務窗口」,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以及為持博士學位科研人員提供生活津貼等。目標是爭取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每年延攬至少3.5萬名、預計逗留至少12個月的人才。
營造一個好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是吸納和留住人才的關鍵。本港擁有多方面傳統優勢,包括國際化、法治化、低稅率、自由港等,加上政府推出強有力政策,投入真金白銀資助,都為吸引人才提供了誘因。惟香港也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居住、生活、教育成本高昂,恐怕亦會令不少人才卻步,需要採取針對性措施,優配套,強服務,解決後顧之憂,消除制約引才的不利因素。此外,對各類人才來說,更實際的問題是個人發展前景,香港須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營造大有可為的環境,讓人才能一展所長,樂意留下來。
借助大灣區之利,香港可突破地理空間和本地產業結構、市場規模的限制,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對吸引人才有事半功倍之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國際人才高地,建立緊缺人才清單制度,定期發布緊缺人才需求,拓寬國際人才招攬渠道;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便利條件,充分激發人才活力。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突破城市邊界,形成人才共引、人才共享,必然帶來倍增效應,為人才擴闊發展空間,提供更多機遇,有助香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國家出台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六類內地人才可申請辦理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是對香港的大力支持。內地的創新創業人才,日後申請來港方便很多。在「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共建優質生活圈」的進程中,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得到強化。同時,香港以大灣區為平台,亦能發揮「超級聯繫人」的優勢,吸引到更多海外人才、外國企業來港發展,為內地龐大的市場服務,實現良性循環。隨着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和發揮好優勢,香港定會更有魅力,形成對海內外人才強烈磁吸效果。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