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廣納人才 配合多元經濟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廣納人才 配合多元經濟發展

2023-02-10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史立德

 近年各行各業普遍出現「請人難」的問題,儘管特區政府已提出「搶人十招」,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亦透露「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進度超乎預期,但在香港積極發展多元經濟、推動創科與工業化發展的當下,工商界仍希望特區政府能多管齊下,繼續完善人才政策,廣納和留住人才,以填補本港各領域人力資源的缺口。

 特區政府早前公布一系列人才措施,目標是希望每年輸入至少3.5萬名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在疫情爆發前,特區政府每年通過各種渠道引入的外來人才其實並不算少,而每年來港留學的外地年輕人才亦十分之多,但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的比例卻差強人意。針對上述情況,廠商會曾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商界離職面試(Exit Interview)的做法,對離境人才進行追蹤式訪問,深入了解他們選擇離港的原因,並採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挽留。另外,特區政府早前已宣布放寬留學生的逗留期限至兩年,筆者建議當局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鼓勵他們留港就業,例如考慮對資助學額設立附加條件,要求他們在畢業後須留港服務一定年期,引導獲得香港公共財政資助的留學生回饋香港。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日發布公告,本月20日起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6類人才可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反映了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人力資源斷層的問題一直困擾着筆者所屬的製造業,它不但限制了業界升級轉型的步伐,更窒礙了香港「新型工業化」的發展。現時政府的「人才清單」只涵蓋13項專業,當中能與工業扯上關係的就只有「創新及科技專家」,但其也是更多地集中於數據工程或藥業、微電子、新材料等新興行業,並未有專門針對一般工業相當缺乏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業界希望,政府能將「如何重建工業人力儲備」盡快提上政策議程,並將人才政策的涵蓋範圍擴展至工程師、技師、工匠等工業技術人才,同時進一步放寬輸入外地勞工的限制,引入更多熟練工人,以配合本港發展策略性產業。

 香港亦可透過制度創新,充分利用和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優勢,彌補香港優質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廠商會早前便建議特區政府於新界北打造香港優勢工業基地,並在區內設立「通關緩衝帶」,讓貨物、人員和資金進出內地可享有特殊的便利化安排,使得大灣區的人力和供應鏈資源可以更方便地「為香港所用」。特區政府亦可聯同深圳等大灣區內地城市,向外宣傳大灣區的整體優勢,「聯合引進」國際人才。

 長遠來說,香港發展創科及工業既為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亦為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予市民大眾。因此,香港除了輸入外來技術人才之外,亦應大力培育本地技術人才,讓他們得以成長為促進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為香港乃至國家作出貢獻之餘,亦能從中分享經濟發展的果實。為此,業界期望政府增撥資源,支持教育界發展職業專才教育乃至應用型大學,從而加快培育本地技術人才,助力製造業在港發展,並為青年人創造出一條向上流動的新路徑。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