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科: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推動深圳更好融入國際大循環-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曾科: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推動深圳更好融入國際大循環

2023-02-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民革深圳市委員會常委,福田區政府物業管理中心主任曾科表示,經過40餘年的創新發展,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成長為一座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大循環是其中一條重要經驗,一批優質企業以開拓性思維、全球化視野、國際化布局取得了亮眼成績。

    疫情以來,國際交流、商務往來、經貿合作等受到較大影響。科爾尼「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顯示,中國從2013年的全球第2位下降至2022年的第10位。深港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疫情期間僅有深圳灣口岸通行,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2022年前三季度,深圳對香港進出口4290.6億元,同比下降12.9%;深圳新登記企業戶數也同比大幅下降。隨着近期我國疫情防控措施更加優化,「二十條」「新十條」對航空、出入境有了新的要求,也為政府包機創造了條件,多個省市紛紛出海組織開展商貿會展、招商推介等活動。

 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的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會議把恢復經濟總量較快增長問題視作當前經濟運行需要解決的首要矛盾,將「穩增長」放在了「三穩」首位。在新形勢下,建議深圳繼續發揮好香港「超級聯繫人」作用,以同城標準推動深港合作,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特別要把金融合作作為重點,依托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聯手香港高水平打造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平台、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大灣區債券平台、深港金融論壇等重要平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跨境金融,推動創投基金跨境資本流動,着力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深融合的跨境金融聯通體系。並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國際大循環,以更高水平的雙循環格局助推高質量發展。

 一是布局建設數碼化外貿平台,加強國際經貿往來。疫情期間,深圳通過跨境電商綜合試驗、保稅平台建設、單一窗口服務等創新,在助推企業外貿穩定和領跑全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建議搶抓機遇,設立城市級的數碼化外貿展覽和交流平台,布局建設RCEP海外聯絡點、海關業務區域協作中心,創新推動「20+8」特色產業展會;以商務包機等多種形式出海參展、集中招商,大力發展跨境貿易、市場採購貿易、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外貿新業態;加快「水水中轉」和「海鐵聯運」等幹線物流建設,強化深圳作為內外循環交匯點的樞紐地位。

 二是不斷擴大友好城市範圍,推動多層次交流合作。先行示範區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標桿城市,拓展國際友好城市既是實現路徑,也是題中之意。目前深圳有90個友好城市,分布在57個國家,建議立足深圳要素稟賦,緊扣發展戰略定位,全面梳理重點友好城市目標,系統性擴大深圳國際朋友圈。通過更加務實、高效、多層次、高頻率的交流合作,深化友城間的互利共贏。如,深圳金融局與倫敦金融城自2019年以來保持定期交流會晤,針對金融科技、綠色金融、財富管理等熱點話題開展深入交流,對於獲取國際前沿理念和最新動態、傳播深圳理念及創新思考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積極對接國際規則體系,打造高水平開放範本。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當前,國際經貿規則由「邊境措施」逐步向「邊境後規則」轉變,建議積極修訂出台一批與國際接軌的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執業資格、審批規範等技術性貿易壁壘規則;探索在涉外商事案件中適用域外法查明和適用機制,保障外商用「自己熟悉的法律」處理商事糾紛的權利;主動對標CPTTP等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按照「競爭中性」原則,率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競爭中性效果評價標準;持續放寬市場准入,對外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探索建立全國「最短」的外商准入負面清單。此外,鼓勵企業用好國際市場、國際資源,有序「走出去」安排好對外投資。支持重點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有力應對西方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的經濟科技「脫鈎」等挑戰;抓住歷史契機,鼓勵深圳企業和銀行加大海外投資,尤以大宗商品和基礎設施為主。在前海、河套等重點平台,探索更大力度的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流動自由、人員停居留和就業自由。

 四是以可持續發展為靚麗名片,展現深圳的獨特魅力。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了各國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成為國際交流合作的一個共同話題和最大公約數。可持續發展先鋒是深圳先行示範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一,近年來,藍天碧水、低碳發展、生物多樣性、紅樹林濕地等成為深圳的重要標識,得到國際廣泛讚譽。在文化領域,深圳先後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 「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並被世界知識城市峰會授予「傑出的發展中的知識城市」,是中國當代文化走向世界的範例。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言,「文化一旦產生,立即向外擴散」。國際知名城市基本均有自己獨特的名片和標籤,其文化設施和文化品牌活動,往往代表着國家形象、國家利益和國家立場。建議深圳繼續擦亮「可持續發展」品牌,在生態、文化等領域建設更多可持續相關的項目、標準和平台,在解決全球問題中提供更多的深圳方案,實現國家立場、深圳表達,進一步提升深圳的國際知名度。(記者 蔡易成)

   頂圖:民革深圳市委員會常委,福田區政府物業管理中心主任曾科發言。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