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應否再派消費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應否再派消費券?

2023-02-15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戴韡

    新一份《財政務算案》將於2月22日發表,港府在新一個財政年度會否再發放消費券是社會各界關心的議題。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立場和期待,無可否認的是,派發消費券與否受到一些因素制約:

    經濟增長速度

    消費券由政府財政融資,穩定和發展經濟則是政府財政的一個功能。當經濟衰退,政府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通過發放消費券來穩定消費,支持就業和民生。

    港府近年向市民發放合共15000港元的消費券,市民領取消費券後進行等額消費。香港去年GDP收縮3.5%,如果不發放消費券,香港去年經濟大概會收縮6.8%。香港今年經濟會恢復增長,像去年那樣發放消費券的機會較小。但今年上半年經濟不一定能迅速好轉,外圍經濟風險點也較多,經濟面臨許多不確定性。若經濟情況惡化,再發放消費券無可厚非,現在不把問題說死亦無妨。

    經濟表現好,政府稅收、賣地等收入都會增加,政府或許會選擇「還富於民」,澳門政府就頻繁進行過類似的操作。若經濟收縮,政府收入減少,就可能需要通過二次分配紓解民困。2021年,香港GDP增長6.4%。2021/2022和2022/23財政年度,港府財政收入為6827億和預計6810億港元,區別不明顯;但在2022/23年度,預料港府將錄得1090億港元的財政赤字,幾乎等於向市民發放15000元的消費券。

    年度財政收支是否平衡

    財政政策是政府實現經濟目標的工具,該不該發消費券要看政府當年的目標是什麼。《基本法》有港府理財「量入為出」的條文,但港府去年發放消費券不可能沒有中央有關部門的首肯。當然,收支平衡很重要,若今年經濟快速增長,非經常性收入可能較小,非經常性支出卻可能較大,不發消費券機會是大的。

    有人不贊成發放消費券,卻希望減薪俸稅,這會減少政府的一些財政收入;市民把少交的稅款部分存起來,部分花掉,對整體經濟的正面影響不及發放消費券。回歸前,香港減薪俸稅的次數不多,減稅幅度也比近些年的要小。

    若要通過減稅來刺激經濟,主要是對成功的大型企業減稅,能刺激股市和增加工作崗位,卻容易引來社會的批評,美國共和黨政府就常用這樣的手法來刺激經濟,是有效果的。

    政府的財政盈餘

    在經濟低迷的年份,政府收入減少,但若財政有盈餘,還是會使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其中就包括發放消費券或擴大基建投資。

    由於疫情,去年情況比較特殊,港府出現財政赤字,盈餘降至8000億港元。社會不希望香港財政盈餘持續下滑,特別是未來幾年,外圍環境不太樂觀,估計即使今年發放消費券,金額也會比去年少,甚至停發。

    港府目前仍遠離財困,而且疫情已過,支出大於收入的情況會被扭轉。未來一個財政年度,預計香港經濟會反彈;在發展「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見成效前,賣地收入難以大幅增加,基建和福利開支卻可能上升,財政收支仍可能緊張。儘管如此,發放較小金額消費券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相信港府能在支持經濟民生和保持財政盈餘方面取得合理的平衡。(中通社資料圖)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