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近年官員一直表示時刻謹記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特首李家超更將「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放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明言要從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着手,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治理改革滿有期待。然而,在現行官僚體制下要落實治理改革可謂障礙重重,如何做到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以至如何取信於民,讓市民支持改革,都考驗着一眾官員的政治智慧。
作為一個有十多年社區經驗的地區工作者,筆者發現存在一些鍾意追求施政成績「好看」的現象,但結果往往是「好看不好用」。某些政策為了追求所謂現代化,容易脫離群眾,甚至變得「離地」。
好像政府近年推出街市現代化改革,翻新公眾街市。前幾日筆者剛剛到翻新的香港仔街市參觀,了解第一個街市現代化的成果,發現有好多硬件設施的確改善好多,例如檔與檔之間的通道加闊,而且有好多新設備,包括育嬰室、豬殼儲存區、排水喉等等,改革成果值得一讚。
不足的地方是,街市的租金連冷氣費比以前貴出一大截。街市確實變得光鮮亮麗,但未來檔販注定要「捱貴租」,街坊自然會「捱貴餸」,基層市民為了省錢甚至被迫跨區買餸,相信這種情況絕不是街市現代化的政策本意。為什麼熟食中心的座椅、走廊等地方的冷氣費要租戶埋單,政府不可以承擔街市公共地方的冷氣費嗎?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鼠患。老鼠屋、餵老鼠、公屋老鼠等問題總是源源不絕,市民不禁要問,為什麼小小的老鼠,幾屆特區政府都搞不定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由效率講起。就筆者觀察所見,滅鼠工作最大問題是部門各自為政,官員大多都抱着「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例如房署只負責屋邨範圍滅鼠,路邊的山坡則歸路政署,鄰近公園則歸康文署,大家負責各自「地盤」的滅鼠工作。但由於不同部門可能聘請不同滅鼠承辦商,以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式滅鼠,這種情況下滅鼠工作成效自然大減,再多清潔工作都是治標不治本。
此外,筆者最近收到一個法團求助,有邨外人入邨餵白鴿,食環署收到投訴後就去做技術指導,最後結論是要法團收起兩個化寶桶,因為拜神有食物會吸引老鼠出來,不收起兩個桶,就要起訴法團。明明是有人餵白鴿又不去告,反而說是化寶桶的問題,法團由原告被迫變成了被告。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政府的管治思維不應該只看冷冰冰的數字,而諸如社區環境衛生等問題也都絕不是小事,新政府若想把治理改革「落到實處」,就要想辦法取得市民的信任。以民為本、以市民利益為依歸,這樣才能令施政有溫度,真正做到為市民服務!(圖: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