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社會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各行各業紛紛「動起來」,希望搶佔先機,讓生意「報復性反彈」。惟生意需求逐漸增加的同時,本地人手緊張及招聘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有工無人做」,恐令復蘇效果打折扣。業界要想方設法吸納人力,政府亦須密切關注勞動市場,適時為企業提供幫助,填補人手不足的缺口,多管齊下紓緩人力緊張,以配合經濟復蘇的需要。
三年疫情對本港經濟帶來嚴重打擊,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為了生存,不得不精簡人手,不少從業員無奈轉行。隨着香港走出疫困,兩地全面通關,各行業齊好轉,旅遊、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呈現出「春江水暖」的勢頭。
市道逐漸恢復暢旺,商家忙個不停,亦面對人手嚴重不足的窘境。旅遊業界指過去三年流失近九成人手,現時只回復到疫情前約兩成。酒店業則流失約四分之一的從業人員,短時間內要補充那麼多人手有困難,酒店房間或未能全數開放接待旅客;餐飲界人士表示,現時各行各業都在「搶人」,餐飲業人手短缺情況更嚴峻,要加薪請人,但目前仍難請到長工,兼職時薪亦升至70至80元。
「工求人」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早前,國泰航空因增聘人手趕不上急升的人流與需求,不但手忙腳亂,浪費了本可借聖誕新年假期旺季到來加快復蘇的時機,還鬧出工潮風波。兩地通關後,又曝出一個多達3000人的內地團今日訪港,原本有意順道觀光,卻因本港旅遊業流失的員工尚未回流,以致未能接待的憾事。此外,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商家只能盡量調配人手,一崗多職,或者要求員工加班及停休,既不利勞資關係,更不利維持良好的服務質素,進一步引起惡性循環。
人手緊絀問題嚴峻,業界首先要自己多想辦法,加強吸納、培訓及挽留人手,以免「有客都做唔切」。例如旅遊業明顯復蘇,旅發局昨公布,今年1月錄得約50萬人次旅客訪港,較去年12月增加超過兩倍,當中近28萬是內地客,佔56%。內地作為最大的客源地,通關後訪港內地客必然會有顯著升幅,旅遊業「錢景」明朗,業界宜適當增加酬薪待遇,提供晉升階梯,穩住共渡時艱的老員工,吸引新人入行,同時令轉行或離職的前員工願意重返,「加足糧又開足工」,達到勞資雙贏。另外,靈活用工,以及有效運用科技、增加自動化服務,也是應付人手不足的辦法。
特區政府應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了解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援。機管局就航空業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正進行新一輪機場人力調查,就不同方案與業界探討如何補充人手,是朝着滿足需求的方向解決問題,值得肯定,相關措施宜擴大和推廣。政府亦要加強勞工保障和職業培圳,如推出更多企業、培訓機構合作的資助培訓計劃,協助改善工作環境等,增加誘因,充實勞動力市場供應。中長期而言,香港人力短缺的問題或越來越嚴重,政府在釋放本地勞動力,開展就業配對工作的同時,宜實事求是,因應實際需求考慮適當引入外勞。(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