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化身古代市集 培養國民身份認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校園化身古代市集 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2023-02-16
来源:香港商報網

 教育局近年積極在小學中國語文科內推動中華文化學習,期望學校能透過整體課程規劃,加強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的文學、中華文化和品德情意三個學習範疇的學習,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習中華文化的素材俯拾皆是,例如生活習慣、語言文字、價值觀,以至日常生活見聞、體驗等,都可以是學習的材料,但如何能讓小學生活學活用呢?位於屯門的路德會呂祥光小學有一個既創新又有趣的方法,讓學生能在實踐中認識中華文化。

 路德會呂祥光小學一向給人的印象是着重英語教育,過往鮮有聽聞該校推廣中華文化教育的消息,但據該校校長黃綺華女士表示,原來該校早於2019年已參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計劃」,並成為了核心先導學校,她同時指該校一直致力推動國民教育,近年更以培養學生與中國傳統禮儀和中華文化有關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發展價值觀教育的主幹,以陶鑄學生優良的品德和行為。

 黃校長更指出,在疫情發生前,該校每年均會安排全體小四及小五級學生到內地進行學術及文化交流,惟近年受疫情影響,學生無法返回內地,但仍有以網上視像形式與內地姊妹學校保持交流。隨着政府逐步放寬防疫措施,路德會呂祥光小學於本月舉辦了「中華文化薈萃日」,把古代中國市集搬進校園內,透過各類展示傳統中國技藝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為了讓學生投入是次活動,該校將校舍布置成中國古代繁華市集,學生仿如置身於中國古代的大街小巷之中。市集中不乏以古代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為主題設計的攤位,透過中國信守均衡對稱的原則,展示飛簷及馬頭牆等獨有的建築結構,以及石雕、木雕等傳統工藝。

 此外,該校邀請了一批技師,在市集內擺放展示不同傳統技藝的攤子,即場示範及教授學生各種技藝,包括製作麪粉人偶、織錦刺繡香囊、古代風車、京劇面譜、皮影戲人偶、彩虹書法、毛筆春聯、糖畫等,學生透過親手製作這些小玩意,認識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髓。除了靜態活動外,市集內也安排了投壺、蹴鞠和踢毽子等傳統中國運動,讓學生能一嘗古時文人雅士閒暇時的雅興生活。

 現場所見,該校學生已把中華禮儀變成日常校園生活的一部分,當天全校師生均穿着華服,並以中國傳統的拱手禮向來賓、師長及同學打招呼,可見該校在推動中華文化學習方面已有一定成果。黃校長相信是次活動有助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並促進反思和認同,讓學生能在生活中體現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頂圖圖說:路德會呂祥光小學校長黃綺華表示,該校早於2019年已參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計劃」,並成為了核心先導學校。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020.jpg

 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周立副主任擔任活動主禮嘉賓。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038.jpg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056.jpg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112.jpg

 學生穿上不同款式的華服參與活動,有穿着龍袍、裙褂、仕女服等。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132.jpg

 學生進行活字印刷遊戲,從活動中認識中國四大發明。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201.jpg

 學生於市集內有機會認識及使用古代貨幣。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218.jpg

 中醫藥攤位內放有真實的中草藥,還有模擬中醫診症活動。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237.jpg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252.jpg

微信图片_20230216221309.jpg

 學校邀請了一批技師,在市集內擺放展示不同傳統技藝的攤子,即場示範及教授學生各種技藝,包括製作麪粉人偶、毛筆春聯、糖畫等。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