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灣區高峰會議20及21日舉行 多名與會者為灣區發展建言-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國際灣區高峰會議20及21日舉行 多名與會者為灣區發展建言

2023-02-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工程科學院於今明兩日(20日及2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2023年度國際灣區高峰會議」,探討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多名與會嘉賓先後發言。

李家超:推動大灣區成為創科實力雄厚地區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致開幕辭時提到,政府月初推出「你好,香港!」的宣傳活動,很高興論壇能匯聚不少世界各地的人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重要戰略,其人口達8600萬,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決意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與本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及全世界協同發展。

李家超指,北區都會區覆蓋全港三分之一土地,與深圳相連,將推動整個大灣區成為創科實力雄厚的地區,並提供平台匯聚本地、大灣區其他城市及海外人才,特區政府將會致力提供世界級的基建及城市規劃,支持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本港長遠競爭力,並透過採用高生產力建築方法,如組裝合成法技術,以增強可持續性,同時加強物流供應鏈,期望有助大灣區的產業發展。

1.jpg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致開幕辭。蔡啟文攝

張廣軍:大力支持港澳建設國家創新平台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稱對論壇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部署及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亦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香港是全球創新要素的聚集地,還是全球創新網絡樞紐,研發資源雄厚,創新動力強勁,區位優勢明顯。

張廣軍指出,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重申中央希望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着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在習近平主席的關心指導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張廣軍表示,科技部會與相關部門持續推進科研資金和人類遺傳資源過境,不斷擴大國家科技計劃對港澳開放,大力支持港澳建設國家重大研發基地和創新平台。

2.jpg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以視像致開幕辭。蔡啟文攝

盧新寧:大灣區要發揮促進內外雙循環樞紐作用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稱,粵港澳大灣區應當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版圖中佔據極其重要位置,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12.6萬億,以不到全國0.6%土地面積,創造全國11%國內生產總值,超過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已接近紐約、東京和舊金山等世界級灣區,而灣區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與三個關稅區是前所未有的探索,更是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非常突出,天然具有開放的基因,完全有基礎及有能力順應全球發展潮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

她認為,大灣區要發揮促進內外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作用,關鍵在於更高水平的開放,要轉向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制度性開放。至於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中國該如何發力,以及大灣區應怎樣作為,這是每人都應思考的問題,衷心期望各位朋友積極作用,共同為高水平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新貢獻。

3.jpg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稱,粵港澳大灣區完全有基礎及有能力順應全球發展潮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蔡啟文攝

梁振英業界盡快返內地了解更多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亦作峰會演講,他指出大灣區九個廣東省城市總人口是香港的10倍,相關生產總值亦是本港的4.4倍,而大灣區合作發展需要有策略亦要有優次,香港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要留意香港合作時的影響,舉例說在長隆水上樂園的競爭下,本港的海洋公園面臨挑戰。

梁振英更透露,過去五年已到訪大灣區九個廣東省城市,早前更聯同80位工商界領袖前往南沙,視察當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而高鐵為往返兩地提供便利,故呼籲大家應坐言起行,盡快返內地了解更多。至於香港和廣東有很多對方不知道的事情,雙方需要更努力,或許下屆國際灣區高峰會議可於內地舉行。

4.jpg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認為香港和廣東有很多對方不知道的事情,雙方需要更努力,或許下屆國際灣區高峰會議可於內地舉行。蔡啟文攝

學者:香港區內地位無可替代

論壇亦邀請多位知名教授及權威學者共同探索不同灣區經濟體之間的發展機遇、挑戰和合作。

香港工程科學院前任院長、安樂工程集團主席潘樂陶博士在致辭時表示,香港擁有世界領先的大學及研發設施,是重要的服務和金融中心;配合廣東的供應鏈和製造業優勢及澳門的旅遊休閒特色,大灣區可說具備了三大灣區的成功要素,與內地貿易無縫銜接,通過香港開拓國際市場,在國家的「雙循環」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全球提供平等的投資和營商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中國工程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使命,未來將推動智慧社會初步建立,同時為大灣區建設發展提供助力。李曉紅指出,中國工程院強化內地香港交流合作,鼓勵和支持院士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潮流和新趨勢,中國工程院將肩負科技創新發展的使命,團結各界工程科技工作者,全面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以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為目標邁進。

1.jpg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作開幕主題報告。圖源:中新社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關注大灣區「製造業4.0」的發展。他認為,大灣區將創造區域性、以至全球性的經濟新秩序。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猶如「東方曼克頓」,具備良好的金融基礎,不少國家都將香港視為首選的跳板,區內地位無可替代。他表示,結合「中國硅谷」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多個大城市,區內擁有大批青年人口和世界知名大學,大灣區正不斷締造新科研成果。不過,儘管有不少新科技發明,其產業化、商品化的工作仍有待改善,只有令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成功「從0到1」進化為「1變成10」,甚至「10變1萬」,完成「再工業化」及「製造業4.0」,才能把握時間連接世界市場,與世界相競爭。

機械人與自動化領域專家,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分享在大灣區創科生態體系的探索心得。他表示,香港的房屋問題引起很多深層次矛盾,儘管香港是一個發達的都市,可是建築技術卻比較落後。他與團隊為研究如何利用機械人提高建房效率,與本地大學生一起合作,成巧啟發不少學生投身機械人、無人機的科研及開辦創業公司。他將香港的教育經驗整合為一套模式,帶進內地的科研產業,並獲得大灣區以至寧波、重慶等內地城市認可,建立科創文化。

頂圖:中新社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