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拆局 | 停發iBond有跡可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預算案拆局 | 停發iBond有跡可尋

2023-02-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港府最新一份預算案未有繼續發行通脹掛鈎債券(iBond),反而轉攻銀色債券、綠色債券以至基建債券市場,究竟有何用意?沒有iBond的話,投資者是否失去了對沖通脹的工具?大力催谷債市對港府財政儲備有何影響?

 港府停發iBond,早已有跡可尋。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原本提出發行不少於150億元的iBond,但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去年11月底曾表示,當前並非發行iBond的最佳時間。余偉文此話一出,市場當時已解讀iBond已成明日黃花。事實上,隨着美國和香港雙雙踏入加息周期,iBond的吸引力已經大大下降,並可從仍未到期的iBond價格反映來。

 其中,於2020年11月上市的政府債券二三一一(4239),在上市初期一度高於發行價,但今年起已經「潛水」,截至昨日(22日)報98.45元,較上市價100元低1.55%。上述情況同樣出現在2021年6月上市的政府債券二四零六(4246),該債券收報97.25元,較發行價100元低2.75%。

 由此可見,即使政府依足指定日子派息,但iBond在帳面仍然虧損;至於銀債及綠債則回報率穩定,且港府去年發行新一批銀債時上調保證息率,故此相比iBond就顯得更為吸引了。

 跨世代建設開拓債市有必要

 至於轉攻銀色債券、綠色債券以至基建債券市場,港府意欲何為?除了開拓銀髮商機及承接國家提出碳達峰及碳中和「3060」目標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更主要的是因為香港即將會有「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等大型跨世代建設,所以為籌措資金,開拓債市順理成章。

 另外,港府加大債市力度,或可從其財政狀況預測中略見端倪。據港府預測,除今年因錄得逾500億元赤字,拖低財政儲備至約7600億元外,即使明年起恢復盈餘,直到2027年,財政儲備仍不能重返1萬億元,較高峰時接近1.2萬億元為低,港府若不加大發債規模,財政狀況或難以復常。(記者 鄺偉軒)

頂圖:隨着美國和香港雙雙踏入加息周期,iBond的吸引力已經大大下降。資料圖片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