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與B關於《百年孤獨》的對話-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A與B關於《百年孤獨》的對話

2023-02-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何進

 A: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寫到那個離時代偏辟的馬孔多小鎮上,終於出現了打破孤獨的狂熱槍聲,自由派響應全國統一的總攻,即剷除保守派當局官員及其家眷,以達到將保守派斬草除根徹底清洗之目的。儘管作者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巧妙的構思與想像,現實與神話,傳說以及幻想相結合,形成了色彩斑斕、詭異奇巧的風格獨特之畫面,令人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了陌生而又不失激起尋根溯源去追求真諦的願望。但最終必須要面對史實。

 B:這部作品的寶貴之處在於揭露了保守派政客們的虛偽、殘忍以及民眾的盲從和愚昧,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進程的憤懣和抗議。作家研究了拉丁美洲孤獨的百年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而形成的倔強自信。

 A:希望人們的反抗,能夠促使文明以一種新的視角和方式進入陝獈的、落後的馬孔多以及更多、更廣範圍的地方,改變落後民族的面貌和自我意識,喚起被愚弄群體的深刻反省,讓上帝和太陽早日康復!

 B:小說一環扣一環,讓人産生了許多懸念。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了幾十次內戰,數十萬人喪生,這是不可遺忘的歷史,戰爭成了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巨大絆腳石。《百年孤獨》實際上是古巴革命以及整個二十世紀拉丁美洲種種變革運動的文學板本,可視為對美洲獨特聲音的追尋。

 A:作家就是要提醒人們牢記容易被忽略或被遺忘的歷史。

 B:是的,但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不太好講述的,因引魔幻入現實又保有現實之真,讀起來雲遮霧障一般,仿佛烏雲中突然露出的上帝之光。進入現代文明,是所有民族最終的出路,但對許多民族來說,尤其艱難和漫長,比如拉美。這裏有着歷史的,文化的,種族的多方面原因,有些東西如此根深蒂固,文明之間仍然充滿了難以調和的衝突。作為真正的文學,是站在弱小一邊的,為弱者發聲。是站在文明一邊的,為文明的點滴進程做艱苦的努力。我們都深知,人類的文明是一波三折的,進進退退。然而,最終是前進的。

 A:其實,《百年孤獨》反映的是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歷史縮影,以奇特詭異的視角和獨特的手法強化了殖民、獨裁、鬥爭、流血以及遺忘、孤獨的主題。故事以一個光怪陸離的布恩迪亞家族,和他們錯綜複雜的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輪迴上演為主線,講述了他們的興衰起落,最終也擺脫不了悲劇的宿命。它真實地記錄、再現、反映了當時第三世界國家殖民體制下的巨大悲哀,也可以說是整個第三世界的紛擾。儘管革命給人們帶來了興奮、期待以及各種類型的盲從挑戰,但在人們看到與以往的統治者存在嚴重分歧以及帶來一些希望的同時,又感覺到新的統治者並末帶來本質區別。如馬孔多市長蒙卡達將軍在被判死刑後對革命軍領袖說的: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這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為代價。又總結道:你不僅會變成我們歷史上最專制最殘忍的獨裁者,而且還得槍斃我的烏爾蘇拉大姐來撫慰你的良心。

 B:烏爾蘇拉大姐其實就是這個革命軍領袖的母親,她充滿正義感,在她的孫子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我認為,這種革命是在被壓迫和孤獨的壓抑中爆發的,那時美洲雖從歐洲殖民囯家獨立出來,但仍受美國和蘇聯殖民式經濟壓迫,反映的是當時拉美狀況,作者是在為貧窮、被剝削的人們發聲。

 A:任何革命者以追逐權力為目標最終都將成為人權泡影,成為盲目的荒誕的離奇魔幻行為,成為超現實主義又一個操作鍵盤鼠標的令後世唾罵的獨裁者。

 B:世界至今仍不安寧,戰爭從未間斷過。有的以正義為榥子,其目的就是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更多資源,更有甚者還要通過戰爭來掠奪各種財富。

 A:18世紀拉丁美洲的歷史背景和現實世界的殘酷,雖然人們在孤獨的道路上越走越孤獨,又不忍直視這種孤獨狀態繼續前行,就越來越討厭殘忍獨裁統治帶來的紛擾、悲催和無奈,繼而導致自由派革命的爆發,而且有很多堅毅的追求者為自己孤獨命運抗爭,甚至草草地獻出了生命。可是,參加革命的各色人等群集,有理想主義者、野心家、冒險者、憤世嫉俗者,還有普通的罪犯,甚至有前保守黨官員也參與進來,他們以權謀利或貪污公款後託身於起義軍以逃避法律制裁。他們當中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他們魚龍混雜,居心叵測,暗藏玄機,冷酷無情,有的領導者強權狡詐,他們彼此間存在着巨大矛盾和分歧,常常釀成內訌。

 B:布恩迪亞把自由派革命的目標說得很清楚:重要的是,從今以後我們只為權力而戰……戰爭持續了二十年後,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最終抓住自己孤獨的硬殼,屈服於命運的捉弄和懲罰,布恩迪亞發動了三十二場戰爭,打破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裏打滾,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原來純真的可貴……他屈服了,他們屈服了,贏得了一場比勝利更艱難、更血腥、代價更高昂的失敗,而他們在與政府軍形成協議的那一刻,自己向自己開了一槍,而上帝卻讓他繼續活過來了:「死亡遠比想像的要難」。

 A:任何革命沒有正確的目標和缺乏免疫力,都是徒勞。當然信念會給人們帶來神奇的免疫力,但這個信念必須是一致堅守的,其內涵必須具備正義的基因。

 B:《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中的主心骨烏爾蘇拉,儘管她已活過了一百歲,也是五代人的祖母,經過一個世紀風吹雨打和各種各樣的折磨,每天仍然在翻動着家族中每一個成員的生活頁碼。從年輕時起形成的正直、善良、真誠、寬容與慈悲、豁達,從不貪小便宜的個性,一直保持到她歲月航船饒過暮殘年的最後一個岬角,依然如故,那顆永不褪色、永不衰老、永遠有着渴望幸福的心依然顯得格外慈悲。她隨時準備把落難的兒孫或認識的人救於搖搖欲墜中的聖母形象,富有的正義感常常給冷漠、貪婪、偏見,甚至邪惡帶來戰慄不已……當家人發現藏在聖約瑟石膏雕像里的二十公斤金幣,是別人寄存於此的,她便把它埋起來,等待着主人來取。連她的發動革命的高傲冷漠的布恩迪亞問他要,她也不給,回答道:這筆財富的主人會出現,只有他能挖出來。

 A:這個百歲老人,同樣擁有一種敏銳的洞察力,上帝賜予她們純潔無暇靈魂,在走向生命盡頭的那一刻便成了永恆。

 B:這就是作家所傳遞的人類的正能量信息。正如詩人惠曼特說的:一個真正無畏的孤獨者,一個內心深處不恐懼的孤獨之人,才是強者。

 A:是呀,馬爾克斯也許就是一個孤獨者,但他內心深處卻有無限廣泛空間,他深知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會在孤獨中度過漫長的歲月,或在孤獨中迷失自己,或在孤獨中奮起拼搏,或在孤獨中終老。但無論如何,他賦予了孤獨特別的內涵和意義。他所反映來的百年孤獨,是歷史的一部分,是人類生存的一部分,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時代無法跨越的溝渠與障礙。

 B:作家把拉丁美州百年孤獨的歷史和現狀,以及靈魂的軀殼通過各種途徑展現給世人,雖留下了遺憾和悔恨,但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深刻呼喚和期盼。儘管孤獨最終都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記憶、一種被忽視的力量,但它畢竟還是在一個世紀之中,通過一個家族的歷史變遷,和人與人相處之間在血脈流傳及造化中同法則抗爭,讓孕育的生命充滿無限可能。

 A:更新家族的血脈,其實就是要傳承一種美德與自由的智慧。烏爾蘇拉的形象就是一個新的概念,一個新的希望,一束救贖之光。

 B:作家通過百年光怪陸離而斑駁的歷史,詮釋了人類的世界不能迷失方向,不能容忍邪惡與偏見、無知與粗俗,而是想讓人們看到拉丁美洲一束聖光的生命也正在孕育。

 A:那時候,新科技讓冰塊的生命誕生了,作家在第一部分最後寫道,憑聖書作證般莊嚴宣告:「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它意味着人類社會雖然處於喧囂紛亂之中,但通過這片大陸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環境,映射出了人類必須會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新世界,必須會在濃縮的宇宙之中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B:小說的結尾,沒有直接提及冰塊,卻提到了冰塊的變體—鏡子,前後遙相呼應,讓人們在懸念中充滿了期待,這在藝術手法上絕對是高超的。

 A:我認為,馬爾克斯絕對是亦步亦趨地懷揣着一顆善良而又謙卑的心,跟隨現實的腳步,用夢幻展現救世之光的。冰塊這個帶着靈性的鏡子,讓《百年孤獨》裏的所有人物群象和歷史軌跡,變成了一幅偌大的圖景和一個濃縮的有厚度的形象。

 B:現實與幻想的融合,這部作品做到了極致。它的語言表達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色彩斑斕,既有感悟、哲理,有生活氣息,又有豐富的想像力。正如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說的:《百年孤獨》乃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