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第三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在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啟動。期間,松山湖管委會與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舉辦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揭牌儀式、「科技成果直通車對接平台」小程序發布儀式。活動還設置了「科·創·匯」青春對話會、平行論壇、「科創+」東莞行等系列環節,促進科技交流與合作。
東莞以製造業崛起,並堅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城市定位,目前出台了包括「是人才 進莞來」系列招才引智政策。東莞市長呂成蹊呼籲讓更多青年科創人才在東莞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築夢、圓夢,共同將東莞打造成為創新之城、夢想之城、成長之城。
東莞市長呂成蹊呼籲更多青年科創人來東莞築夢圓夢
連結青年力量 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科技創新 築夢灣區」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來,推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和拓展,基礎前沿領域相繼突破,顛覆性創新不斷湧現,科技創新正深刻改變着世界發展格局。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徐曉表示,希望通過開展本次系列活動,一方面傳承和發揚科技報國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堅持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搭建科技成果與企業發展的對接平台,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發揮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示範作用,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科技創新的有生力量,要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生力軍作用,瞄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把個人理想融入到新時代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去。」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東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吳剛如是說。
東莞市長呂成蹊表示,東莞堅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城市定位,打造科創製造強市,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當前,東莞吹響了「是人才 進莞來」的號角,推出「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以「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的熱誠來引才、留才,並將以建設優才服務區、發放優才卡為依托,提供集「政策服務、就業創業、成果轉換、工作生活」於一體的貼心服務,全面解決人才住房、落戶、醫療、子女教育等後顧之憂,讓更多青年科創人才在東莞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築夢、圓夢,共同將東莞打造成為創新之城、夢想之城、成長之城。
在當天上午舉行的「科·創·匯」青春對話會上,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報國精神為主題,結合個人成長故事開展青春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總指揮陳和生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以主題分享的形式,結合國家發展、個人成長經歷和專業知識領域分享了他們科技報國的故事。
中青科協攜手松山湖 完善科創公共服務平台
23日上午的活動中,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與松山湖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為雙方共同打造的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揭牌。
協議簽署後,雙方將攜手推動重大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落地東莞松山湖;攜手搭建創新平台、引育集聚科技人才,在培育創新生態、開展科技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等方面進行深化合作。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揭牌
中心揭牌後,將面向中青科協會員及團體會員,以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為主,為青年科技工作者建立集「政策服務、就業創業、產業合作、成果轉換、金融對接、學術交流」為一體的深度服務基地。
隨後,現場還發布了「科技成果直通車」小程序。該小程序設有發布科技服務、發布科技需求等6項功能專區,覆蓋多維度科技創新場景,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技術成果發布、科技技術需求發布、科學技術科普服務的公共對接平台,助力政府、企業、機構和人才共享科技創新成果。
目前,該平台針對江蘇省、廣東省14個地市,158家省級以上重點園區企業,收集了地方產業發展、企業創新升級平靜「真需求」695項,聚合了21家中科院系統、省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最新科技成果247項,以及23項最新科技服務,組織了22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與94家企業結對,連結國內60餘家知名投資機構,實實在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和「大市場」。
當天的活動還將圍繞「探索·元宇宙新生態」「融合·生物科學+」「改革·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碳中和技術發展」四大主題開展系列高端平行論壇;活動期間還將舉辦「科創+」東莞行、「科技迎春」歡樂跑等活動,帶領參會嘉賓實地感受松山湖科學城「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獨特魅力。(記者 冷運軍)
頂圖: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與東莞松山湖管委會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