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遠康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最吸引市民眼球的莫過於一系列的派糖措施,例如消費券、電費補貼、交通津貼等。然而,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政府除了要適度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之外,也要投資未來和鼓勵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對於社會而言,最好的投資,莫過於人力資源。因此,是次財政預算案提出發展職業專才教育,筆者十分贊同。
針對發展職專教育,財爺提出三項措施和建議。第一,就是從下一個學年起,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讓中學生提早接觸職專課程,提早發展潛能和培養興趣;第二,推出恒常應用教育文憑課程,取代毅進文憑課程,加強認受性;第三,就是繼續檢視「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的推行情況,研究推出更多課程,增加職專教育的吸引力。
開拓港青前景
筆者相信,加強職專教育,將有助改善本地年輕人的就業前景和待遇。根據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青年的收入其實一直下跌,例如在擁有學士教育程度和研究院教育學位的組別當中,1970至1974年出生,即在1994年踏入20至24歲的青年平均月入分別為19400元和26100元;反之,在1990至1994年出生,即在2014年踏入20至24歲的青年平均月入則下降至16200元和18300元,兩者分別錄得16.5%及29.9%的跌幅。
究其原因,正是由於專上教育學位不斷膨脹,而市場上又沒有足夠的高增值產業提供大量優質崗位。在高學歷的人力資源供過於求下,即使香港的經濟發展在過去二十年穩步上揚,普遍的青年僱員始終難以享受經濟發展成果。因此,政府分流不同學歷、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到不同領域的勞工市場,才能避免人力資源「內捲」,過分集中在僧多粥少的行業和崗位上,從而改善整體青年僱員的待遇和增加向上流動的空間。
根據勞工及福利局在2019年發表的《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預計2027年人力需求高達373萬,同時人力供應則不足360萬,意味着香港將會出現十多萬的人手短缺。其中,人力短缺最嚴重的組別,是初中或以下程度的勞工,差額達76500人;其次為高中程度的勞工,差額超過42000人。筆者相信,由於疫情期間香港出現人口流失的情況,相關的勞工短缺問題只會有增無減。因此,未來香港的人力發展目標,不是繼續追求擴大專上教育的規模,而是應該按照未來的勞動市場需要,推動年輕一代尋求其他發展機會。現時政府加強發展職專教育,一方面為年輕人提供另類的選擇,另一方面亦解決部分行業人手不足的情況,不論對改善青年朋友的待遇或是刺激本地經濟的發展都有好處。
仍須推出更多支援措施
雖然發展職專教育有利年輕人的發展,不過政府仍然需要推出更多支援措施,才能促使這個人力發展計劃產生更大的效益。首先,政府必須建立更加明確的職專教育晉升階梯。香港學生和家長對職專教育態度不太積極和正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職專教育予人次等教育的印象,令人錯覺以為有關課程只是為學術成績欠佳的學生而設,因而令社會大眾往往不願投身甚至了解課程內容。假如政府能夠為職專教育訂明升學的途徑,以及給予等同學術課程的認可資格,相信有望扭轉坊間對職專教育的負面看法,從而吸引更多學生視之為攻讀文法科目以外的另一可行選擇。目前,香港只有4間專上院校共4個學士課程獲選為「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的對象,希望政府可以加快檢討計劃成效,並鼓勵更多專上院校開辦不同類型的學士課程,讓社會人士更加理解職專教育的出路和好處。
其次,政府亦要考慮優化勞工政策,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職專教育之餘,亦要從事相關工作。近年較常見的情況,就是年輕人願意接受職專教育和培訓,但是最終卻放棄入行。例如社會福利署推出「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原意是培訓1200名新血加入院舍護理行業,惟5年以來只有700多名學員報名,當中成功畢業人數為603人,而入行人數更僅得340人。可見,如果政府不帶頭改善勞工權益,例如訂立標準工時,讓僱員有合理的休息時間;為部分行業制訂薪酬職級表,讓從業員在累積一定年資後享有較理想的工資和待遇;設立中央職業保險補償,由政府斥資為工傷、勞損的工友提供康復治療和合理報償等,就很難吸引更多年輕人學以致用,投身與職專教育有關的行業。
人力資源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筆者對財爺加強職專教育表示欣喜。希望往後的日子,政府會繼續想方設法,為年輕人創造更加廣闊的出路。(圖: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