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專家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粵港澳專家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2023-02-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2月24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了主題為「推進粵港澳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復蘇」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論壇,十多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港澳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後,粵港澳三地應如何全面深化互聯互通,並在產業協同發展、社會民生融合發展等領域加強交流,開拓新時期大灣區合作新格局。 

 大灣區發展迎來了「春天」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在致開幕詞時說,隨着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開,以及港澳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粵港澳大灣區各種要素的流動、規則的銜接和產業對接變得順暢起來,大灣區發展迎來了「春天」,展現出強勁的動力。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表示,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小時生活圈」,非常重要。為此,他建議,一方面是,盡快推動廣深港這一段的短途通行高鐵,實現「公交化」或者「地鐵化」運作模式,即不需要指定班次、指定座位,採用即到即走的模式;另一方面是,盡快推動香港和深圳在皇崗口岸、羅湖口岸和文錦渡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同時,爭取未來港珠澳大橋口岸也能實現這種模式,以便利旅客過關。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已逾四周年,儘管過去面臨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但大灣區建設步伐從未停頓,粵港澳三地既各自推進,又互相協同,這為後疫情時代大灣區建設提質提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在恢復全面通關後,大灣區建設將深度協同、全面提速,成為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的先鋒和典範。

 張玉閣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對外開放,大灣區內人員、物流、資金、信息等的流動水平,主要取決於開放水平。他指出,大灣區發展既要優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也要推進制度型開放。此外,還要加快區域市場一體化,推進區域營商環境趨同化。

 協同合作成就創科發展

 伴隨着深港口岸的有序通關和資源流動的逐步恢復,粵港澳三地市場開放和產業合作有望迎來新局面。下階段如何以全面通關為契機,發揮粵港澳三地各自所長,加強在先進製造、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協同發展,讓港澳產業加速融入大灣區?

 香港科技園大灣區發展總監莫偉軒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不同的城市在科技發展上,擁有的優勢和注重點不一樣,比如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非常健全的資本市場和法律制度,而深圳是創新型城市,擁有非常多的高新企業。所以,港深在創新科技合作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兩地要發揮優勢互補,找出各自的所長,將其融入大灣區,成就科技的協同效應。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鍾若愚發表了題為《三鏈融合 促進粵港澳科技服務協同創新》的主旨演講,他說,創新需要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三鏈融合」。他指,區域產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不僅取決於創新鏈的優勢特色和產業鏈發展水平,而且取決於服務鏈對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的影響程度和協同效應。此外,「三鏈融合」需要流動,更需要制度開放和機制協同。(記者 朱輝豪)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