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近期出爐,預算案中提出的多項舉措,從數字經濟、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Web3(第三代互聯網)、引進企業、匯聚人才五個方面入手,可以為疫後的香港復蘇提供不少助力,整體令各方滿意。但令筆者感到不足的,是對生育方面的助力有限。香港的生育率迭創新低,有人才才有未來的一切。近年內地各地方政府紛紛為谷生育出招,為何唯獨人口老化最嚴重的香港無動於衷呢?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個地區當年出生人口與平均人口之比,而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願的指標是總和生育率: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的生育子女數。根據政府統計處出版新一份《香港統計月刊》,揭示本港的生育率過去30年大致呈現下跌趨勢,由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便有1281名活產嬰兒,下跌至2021年的772名,創30年新低。換句話說,香港的總和生育率約只有0.77。按照人口理論,2.1的總和生育率是維持代際更替、人口穩定的基本條件;1.5是國際社會通認的警戒線,一旦下滑至1.5以下,就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而本港的總和出生率只有0.77,更是遠低於世界水平。根據人口普查統計的結果,在1991年25至29歲適齡結婚女性人口中已婚者佔56%,但2021年該比例下跌至19%。初婚年齡中位數由1991年的26.2歲上升至2021年的30.6歲,初婚年齡推遲無疑制約了生育,而這也直接體現在人口變化上,截至2022年底的人口數據,香港人口按年減少6.83萬人,至733.3萬人。因為隨着現代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少的養育成本,年輕人的整體生育觀念正在轉向晚婚晚育、少生優育,甚至做丁克一族。
當下全球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提高出生率是全球議題,內地也在近幾年多次出台多項措施以鼓勵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2022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將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從稅收、住房、就業、教育等各個方面鼓勵生育支持措施。
借鑒內地鼓勵生育經驗
在地方政府方面,自從四川省攀枝花市自2021年7月在全國率先推出育兒補貼以來,深圳、濟南、長沙、瀋陽、哈爾濱、溫州等地陸續出台政策,向多孩家庭提供補貼,而近期浙江杭州更是擬向二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兩萬元。這些都是政府實實在在拿出「真金白銀」去補貼家庭,其目的旨提高生育率。
而反觀本港這次新的財政預算案裏面,卻對生育方面沒有太多着墨,完全跟不上國際和國家的節奏。低生育率正在成為影響本港人口均衡發展的主要風險,為化解這樣的風險,政府有必要出台措施消除年輕人的生育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