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讀懂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一圖讀懂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2023-02-28
来源:南方plus客戶端

 2月28日,《中共廣東省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下稱《決定》)正式發布《決定》共6章23條,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劃定了「路線圖」。

一圖看懂.jpeg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梳理——

 問: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目標是什麼?

 答:到2027年底,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0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00萬畝,森林結構明顯改善,森林質量持續提高,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城鄉綠美環境顯著優化,綠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顯,全域建成國家森林城市,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一圖01.jpeg

 到2035年,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5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3000萬畝,混交林比例達到60%以上,森林結構更加優化,森林單位面積蓄積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增強,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為南粵秀美山川的鮮明底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畫捲成為廣東亮麗名片,綠美生態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

 問: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具體要如何實施?

 答:廣東將開展「六大行動」——

 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優化重要生態區域低效林的林分結構,持續改善林相,提升林分質量;調整和優化樹種林種結構,營造高質高效鄉土闊葉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加強森林撫育和封山育林,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森林蓄積量;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碳匯能力。

 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升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設水平,加快創建汕潮揭、湛茂陽森林城市群;持續提升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五邊」綠化美化品質,深入開展「四旁」植綠活動;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建設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和綠美古樹鄉村、綠美紅色鄉村等。

 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全力創建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建設一批示範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山地公園、郊野公園;高標準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建設植物園、樹木園;高水平建設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

一圖02.jpeg

 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省道等主要通道兩側山體營建森林景觀帶;提升綠道、碧道、古驛道森林景觀,建設森林步道;打造濱海綠美景觀帶,暢通山海相連的林廊綠道。

 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推進重要古樹名木視頻監控和保護工程建設,開展古樹名木資源監測調查;強化古樹群保護,推進古樹公園建設;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對瀕危古樹名木及時搶救復壯;建立健全古樹名木分級管護制度,嚴格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在城鄉建設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讓古樹名木,促進古樹名木與城鄉基礎設施和諧共存。

 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全面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營造「青年林」「巾幗林」等主題林;完善義務植樹網絡平台,建立一批「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廣泛開展關注森林活動,營造全社會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

 問:相關工作將為廣東帶來什麼變化?

 答: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將發揮一系列綜合效益——

 經濟效益。重點推動油茶、竹子、中藥材、花卉苗木、經濟林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產出率,向森林要食物、要蛋白,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增收致富;加快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林業龍頭企業,打造林業產業集群,建設現代化林業產業體系;持續推進林產品品牌建設,打造「粵林+」特色品牌。搭建林產品交易平台,提升優質林產品經濟價值。建立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一圖03.jpeg

 社會效益。充分發揮森林固碳儲碳作用;完善林業碳匯交易機制,探索提高林業碳匯在廣東碳交易抵消總量中的比例;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適時調整公益林補償標準,健全自然保護地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天然林生態補償制度。

 文化價值。開發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生態文化產品,孵化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建設高品質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館等,打造粵港澳自然教育特色品牌;加快構建廣東特色生態文化傳播體系,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一圖04.jpeg

 問:如何保障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答:全面落實林長制,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業產權確權、登記、監管、流轉、定價、抵(質)押等工作;創新造林綠化機制,完善造林激勵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強化資源保護監管。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