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業界料約十間口罩廠可繼續營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後疫情時代|業界料約十間口罩廠可繼續營運

2023-03-01
来源:香港商報

 新冠疫情已持續三年多,本港一度有約200間口罩廠投入運作,口罩令取消勢影響供求。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主席胡翠婷對香港商報表示,口罩令取消後,預料全港只有10多間口罩廠繼續營運,涉及20至30個品牌;又指50條生產線足夠應付本地需要。她續說,有能力經營的口罩廠,本身已做到成功轉型、產品多元化,在口罩以外生產消毒液、檢測劑、與消毒相關的生活用品等;個別廠家更生產消毒機械人。她說,業界的努力讓本港的口罩成名牌、國際指標,在內地、國際市場均極具實力,並預料粵港澳大灣區會是未來業界對準的市場之一。

 胡翠婷昨日(2月28日)表示,口罩令終於解除,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衷心地向本地口罩生產商致敬,多謝他們無私奉獻,當2020年「一罩難求」時期,令香港可以自給自足,繼而在2021至2022年提供不同款色及型號讓市民戴得開心;又經常大量捐贈口罩及防疫用品給基層,老人院舍及學校等不同機構和組織,並支持18區慈善活動。

 特區政府於2020年曾推過「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涉及20條生產線。胡翠婷指出,受資助生產線中部分是該會成員,不過政府除推出該計劃外,對於口罩業界無再提供額外資助。

 冀政府助更多企業轉型

 口罩令解除後,她希望政府會為與口罩相關企業設立新資助或補助計劃,讓合資格申請的本地口罩廠,可以用津貼或資助支持經營及轉型。現時能繼續成功營運的,本身是有一定數額的資金,也有發展計劃;但更多廠家考慮不再做下去,原因除是需求減卻外,營運及資金都是考慮因素。

 回首三年疫情,本港生產商從起初「零技術、零經驗」,到之後得到國際檢測機構幫助和加入國際協會,行業發展迅速,得到國際認可。胡翠婷說,為了同心抗疫,業界團結一致,眾人願意彼此分享機器、技術知識,業界由最初沒有口罩機操作員,到後來造就數千名與口罩行業相關的人員。在檢測和認證方面,本港最初沒有國際檢測中心,相關程序需要在外國進行,產品往往在半年至一年才得到國際認證,到現時擁有五個註冊中心,可以進行全球產品驗證,在東南亞城市都較為罕見。

 當疫情漸趨穩定,以至是口罩令解除,當中最大的挑戰是市民不再需要限制戴口罩,需求量自然減低,部分廠家不再營運。胡翠婷說,可繼續經營下去的廠家,多是將在疫情賺到的資金用以研發其他產品,做到產品多元化——如具消毒功能產品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如洗地水、洗衣液、車用清潔劑等。她認為,這三年來業界真正「賺取」到的,是國際認可資格,香港製造的是達到國際認可標準的口罩,有些出口產品的廠家甚至成了外國醫療機構、政府的供應商。

 未來勢對準灣區市場

 展望未來,胡翠婷說,得以生存下去的口罩廠家,不僅提供本地需求,同時會接外貿貨單。業界由年初開始進軍內地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然是目標之一。

 她又說,本港的口罩、防疫產品,三年累積成國際認可的標籤,進軍內地市場時,也非常有實力。在恢復通關後,市面除有內地遊客買手袋、表、金飾;更從本地零售商得悉,不少遊客特地購買本港製造口罩。她說,三年本港做到高防護、高級別、高透氣的口罩,實在得來不易,不僅是名牌,更是國際指標。

 頂圖:昨日是口罩令實施最後一日。記者 馮瀚文 攝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