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隨着全面恢復通關,香港全力以赴重振經濟,對旅遊業亦寄予厚望。特區政府推出「你好,香港!」大型宣傳活動,50萬張機票昨起向全球旅客免費派發,歡迎海內外人士來港,親身體驗香港的好客之道。惟本港旅遊要持續地「活起來、動起來、熱起來」,必須為迎接更多遊客做好周全準備,而提升接待能力則是當務之急。
旅遊業一向是本港支柱行業之一,疫情對旅業造成重創,大量從業員不是失業就是被迫轉行,以至現今行業人手嚴重不足。有業者表示,過去三年流失近九成人手,雖然最近已加薪留人搶人,但目前全行人手估計只回復到疫前兩成,導遊、領隊尤其短缺,而一些與旅遊相關的行業,諸如餐飲、酒店、旅遊巴士等亦遭遇同樣的問題。
人手短缺、配套準備不充分,令本港旅業的接待能力供不應求。近日就有在社交媒體上貼圖,顯示土瓜灣落山道一帶數十名內地團客企街立食兩餸飯,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有旅遊業界人士指,疫後部分以往營運內地團團餐的酒家已倒閉,或令部分低價內地團客人流落街頭食午餐。若真是如此,情況非常不理想,肯定會讓遊客體驗差,留下不良印象,影響本港聲譽。
港府正大力打造「好客香港」的名片,推出系列活動向全世界說好香港故事、推廣香港商機、推介文化景點及旅客體驗,包括送機票、派發旅客消費優惠券等。旅發局還安排疫情以來首個內地大型旅遊業界考察團來港,120名來自內地38個城市的業界代表昨抵港,了解旅遊業復蘇情況。今年亦將爭取舉辦更多大型盛事、會議和展覽,以吸引更多八方來客,感受香港魅力。但如果因為接待能力不足,遊客重臨卻沒有良好體驗,宣傳推介活動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要把握復常後的商機,旅遊業界應想辦法加快吸納、培訓及挽留人手,在各方面的配套要追落後,盡快落實到位,以免「有客都做唔切」。政府要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了解所需所求,提供針對性的協助和支援,例如推出支援旅遊業的專項基金,提供低息貸款,資助人才培訓、業界維修旅遊巴士等,助力業界提升服務能力和質素,並增加和改善交通基建、配套設施,以加速旅遊活動重啟。
旅遊業萎靡太久,面對驟增的遊客,要想恢復服務能力到正常水平,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供給跟上存在「時間差」。這個時候,全港相關業界,包括餐飲、零售、酒店、旅行社等,都應加強合作,將現有的接待能量發揮到最大。可考慮設立一個全行業的接待協調中心,利用大數據技術,統合分析遊客的不同需求、喜好,以及人流分布,統籌調度有關住宿、飲食、交通、娛樂、購物等服務,並對總體承受和接待遊客的能力作具體估算,根據承載能力和配套安排接待遊客,做好總量控制,動態調整,以提高效益,保證質素,讓遊客滿意,乘興而來、盡興而歸。目前來港遊客還不算多,隨着內地五一黃金周等到來,加之旅遊宣傳彰效,旅客將源源不斷湧來。能否吃到大旅遊蛋糕,就要看旅業的應對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