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在經歷了兩年大額財赤後,會繼續恪守財政紀律和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原則,其中公共開支水平,將從疫情高峰時相當於GDP逾30%,逐步回落至此前一直徘徊的20%左右。然而,與民生有關的開支仍然龐大,教育、社福、醫療三個經常開支亦將繼續上升。
其中教育經常開支,近年雖因學生減少而增幅放緩,但新一年度的預算,仍較十年前大增超過50%。隨着人口老化,社福開支愈來愈多,尤其引入新福利金和強化安全網之後,已取代教育成為公共開支最大一塊,十年內增逾120%。疫下醫療開支急增,疫後支出縱然大減,但相比疫情爆發之初,來年衛生預算較三年前仍增20%,十年期間則增近100%。即使財赤嚴重,當局亦無縮減民生投放,其增速比同期GDP還要高。
當然,奉行「小政府」模式的香港,整體政府開支僅相當於GDP約20%,因此各項民生項目的投放,難跟開支比率高達40%至60%的地方相提並論。問題是,開支不斷增加下去,倘不加以控制,或不提高收入,則難免危及公共財政健康。預算案提出,會嚴控政府開支增長和探討增加收入,此誠社會各界不可迴避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