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執政民主黨失去眾議院控制權,「藍色浪潮」正式落幕。總統任期下半場料執政民主黨將受到共和黨在施政上各方阻撓,尤其財政支出上,因共和黨經常將高通脹歸咎於拜登執政頭兩年支出方案。儘管拜登已簽署《通脹削減法案》,但未來共和黨仍可通過其他手段阻止或削弱法案執行,包括新能源產業鏈、芯片及晶片研發等發展將面臨阻力。
更迫在眉睫的將是美國債務上限討論。近代兩黨因債務上限(連帶財政預算案)爭論導致政府停擺,甚至影響主權評級屢見不鮮:1995年時任總統克林頓任期內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當年11月政府首次停擺5日後,又在12月停擺21日;2011年8月兩黨爭辯,導致標準普爾首次將美國政府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時任總統奧巴馬最終同意10年內削減超過2萬億美元支出以結束危機;2013年1月時任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再次對峙,共和黨反對上調債務上限,目標是廢除當時奧巴馬政府標誌性《平價醫療法案》,最終在大幅修正法案,並擾攘至10月才結束;2018年12月,民主黨拒絕在興建美墨邊境圍牆的57億美元撥款達成共識,迫使政府停擺長達35日,成為美國史上最長的停擺。
根據上述近4次美國政府停擺,標普500指數期間表現兩極:1995及2013年持續走高,相反2011持續弱勢,雖然2018年事件中指數曾出現反彈,但完結前仍低過最初水平。結果顯示停擺對股指沒有一致性影響,亦沒有偏袒於政黨,但持續時間較短反而對指數不利。
聯邦債務達31.4萬億美元
早前財長耶倫表示,聯邦債務總額已達2021年12月設定的31.4萬億美元,共和黨有意在執掌眾議院後,將提高債務上限與削減政府支出綑綁起來,包括削減社會保障及醫療補助計劃等,料拜登政府將積極反抗。明年是美國總統大選,黨爭將更趨激烈。民情上共和黨或在婦女墮胎權、槍支管制等較爭議性法案上拖垮民主黨執政,兩黨鬥爭下受害的是美國經濟及民生。另外,黨爭料迫使拜登政府將重心轉移至外交,對外強硬姿態繼續成為政策主軸,例如中美關係惡化,黨爭影響將蔓延全球。
東亞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