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周記】港外貿差於預期 經濟復蘇尚需努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投資周記】港外貿差於預期 經濟復蘇尚需努力

2023-03-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政府與部分機構近期紛紛發表預測,對本港2023年經濟增長前景看法較為樂觀,認為疫情後各方面場復常,本港經濟將有強勁表現。

 不過,從部分香港重要行業的表現看,情況未必有預測樂觀。據政府統計處2月27日發布的資料,今年1月份香港整體出口貨值為2909億元,按年挫36.7%,是1953年9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不及預期;出口金額則縮至2020年2月水平,同樣表現不佳。至1月為止,香港商品進出口已經連跌9個月,且跌幅加劇,完全沒有看到通關後進出口貿易有改善的跡象。

 尤為令人不安的是,1月對內地的進出口的跌幅也創下近年新低,其中出口下跌43.7%,進口下跌39.1%,雖然由於今年春節在1月,對進出口資料有一定擾動,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的進出口資料逐漸與內地進出口資料大幅背離的趨勢,卻值得關注。

 以2021年為例,內地是香港最大進口貨物來源,佔本港總進口45.8%,也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場,佔本港總出口59.5%。簡單說,與內地的貿易大約佔了香港進出口的一半多,是香港外貿的絕對主力,如果這個主力穩不住、不斷下跌,想要香港外貿維持穩定,恐怕只能是緣木求魚了。

 港進出口表現差過預期

 偏偏貿易物流行業,又是香港最重要的的支柱行業,同樣以2021年為例,據政府統計,貿易物流業貢獻了本港GDP的23.7%,僱用了總就業人數的16.5%,不論創造的增加值和就業,都是主要行業中最大。而且,僱佣員工第二多的專業服務及工商支援(僱用了15.5%的總就業人數),又與貿易物流行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旦貿易物流業不景氣,勢必拖累專業服務與工商支援業,如果這兩個本港僱佣人數最多的行業同時不景氣,勢必對本港的就業和基層收入有重大不利影響,拖累香港的經濟復蘇。

 3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首2個月的外貿資料,按美元計價,今年首2個月內地進出口總值下降8.3%。其中,出口下降6.8%;進口下降10.2%。看起來,內地首2月的進出口資料與本港的1月資料變幅相比,已經不處於同一個量級,即使排除1月春節的影響,單看去年12月的資料,香港進口下跌23.5%,出口下跌28.9%,與內地出口同比僅下跌9.9%,進口同比僅下跌7.5%相比,仍然不在一個量級。

 由於本港進出口約有超過一半是與內地貿易,或者說本港主要是內地進出口的轉口港,本港進出口資料變化相當程度應該與內地外貿走勢一致,資料的變幅應該基本與內地處於同一量級。現在本港與內地進出口資料的變化出現大幅偏離,與這個邏輯推論不符,可能意味着內地通過香港轉口業務的某種變化,需要特別留意。

 我們在今年1月初的文章中,曾經針對去年下半年本港進出口跌幅大幅低於內地進出口變幅的奇怪現象提出過一個對香港較為不利的假說,「就是在疫情影響下,部分內地的進出口可能形成了新的路徑,不再需要利用香港做轉口,對香港的進出口行業構成長期的不利影響。」

 香港1月進出口資料與內地首2個月資料變化的大幅偏離,雖然由於春節的原因未必可以拿來當做香港轉口地位下降的證據,但差過預期的進出口表現還是加深了對香港進出口前景的憂慮。由於現在香港已經可以不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正常與內地通關,妨礙香港轉口的因素已經消除,如果未來幾個月香港的進出口資料變化仍然大幅差於同期內地表現,那麼香港的轉口港地位下降的假說就有相當大可能成真。

 加快與大灣區融合 分享國家發展成果

 政府最近預測香港經濟在2023年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不過,這個預測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正常通關後,內地的經濟發展、進出口需求會帶動香港的反彈;二是內地遊客在防疫措施取消後,將會強勁回升,增加香港的消費。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兩個條件都未必可以百分百實現,首先進出口能否顯著回升就不確定,假設內地的進出口在疫情期間已經形成了新的、繞過香港的路徑,很難想像他們會純粹因為內地與香港通關復常,就將進出口路徑移回香港,畢竟一條穩定的進出口通路要牽涉到港口、企業、船期、成本等多種因素,不是哪方想改就可以隨便改的;其次疫情下香港幾乎封關3年,旅遊業受到沉重打擊,從業人員、交通工具、服務設施等都需時慢慢恢復,短時間即使有客源,香港恐怕也未必有足夠的接待能力,指望內地訪港旅客在短期強勁回升,可能性有限。

 周邊環境方面,近日美國虛擬幣銀行Silvergate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相繼倒閉,特別是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為全美第16大銀行,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雖然尚不確定危機會否蔓延,但很明顯,美國經濟的薄弱環節已經開始承受不住美聯儲的持續加息,美聯儲正走進進退維谷的死胡同,不加息無以遏抑通脹,加息卻可能造成危機。不論美聯儲最後決定怎麼做,看起來,香港面臨的周邊環境都可能比以前預想的更差。

 對於香港來說,自身經濟前景不明朗,周邊環境又可能比預期差,要想維持一個較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只能有一個方向,就是加快與大灣區的融合,盡快嵌入大灣區產業鏈的方式,避免在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變成游離於大灣區的浮萍,無法分享大灣區和國家的發展成果。

 如果看不到面臨的困難,簡單認為疫情防控措施取消了,經濟就可以自然恢復了,不積極努力從各方面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經濟有較好恢復的目標就未必能夠實現。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