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恢復兩岸直航航點 再創「柳暗花明」契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海峽觀察】恢復兩岸直航航點 再創「柳暗花明」契機

2023-03-20
来源:香港商報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台海兩岸似乎將迎來「柳暗花明」的時刻。繼大陸年初主動提出開放16個兩岸直航航點的要求後,台方陸委會3月9日正面回應,宣布自3月10日起兩岸恢復10個定期航班航點,另開放13個規劃申請包機航點,堪稱向大陸釋出誠意的第一步,對緩和兩岸日漸緊張的氛圍有所助益。因為和平與交流不但是緩解兩岸緊張關係的先決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彼此帶來經濟互惠與發展,這才是兩岸人民所樂見的景象。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確立「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後,兩岸吹起和煦春風已指日可待,復以新一屆涉台高層劍及履及,兩岸迎來「大交流」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今年3月5日換屆的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沿襲了中共二十大的方針,強調實踐兩岸交流正常化、交往常態化的必要性。2月初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即表示,當務之急是盡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因此,對新組建的涉台高層而言,相關推動工作是理所當然。

 民眾福祉

 高於政治利益

 台方此次的航點開放看起來雖是被動而行,但能夠因應去年底縣市選舉大敗,進而順應民意而調整兩岸政策,仍值得肯定。自然,這也與大陸今年的新作風不無關係。春節前,大陸國台辦促成中斷3年的金馬「小三通」復航,並助數十家台商順利註冊,這不僅有助於打破兩岸僵局,也迫使蔡英文當局必須正面回應民意,沒有迴避的空間。其實,蔡當局開放兩岸直航點的決定,除了有疫情放緩的客觀因素外,也與國民黨、台灣的民間團體和旅遊業者頻頻與大陸進行交流所形塑而成的壓力有關。這些交流幾乎都有共同的訴求,即盡速恢復兩岸正常往來機制,包括兩岸直航航點、「小三通」全面恢復,以及兩岸遊客正常出入境等,一定程度形成了對蔡當局的壓力。

 追本溯源,造成兩岸交流近幾年近乎中斷的,並不是新冠疫情,而是雙方政治上的敵視與歧見。尤其,兩岸關係的惡化更受到中美對峙加劇的牽連。從特朗普到拜登總統對大陸的圍堵,一直都拿台灣當作棋子,而蔡當局也持續配合演出,逐漸迫使兩岸關係邁向緊繃。因此,此時兩岸能就重新開放航點取得共識,是踏出極重要的一步,並深具兩項意涵:一、兩岸均願意結束往昔數年的冰封關係,在考量民眾便利與福祉的前提下,擴大恢復交流活動;二、兩岸可在契合民心的交流事務上達成共識,即可降低美國從中影響與挑撥,而且既然是符合兩岸民心的事,自然也能獲得普遍的肯定。

 至於蔡當局為何選在此時鬆綁兩岸直航?各方有不同的解讀。或認為,此乃兩岸「要交流」的民意擋不住,若民進黨繼續「抗中」到底,2024年初選舉一定會因失民心而敗選,故在民意壓力下為形勢所迫不得不為兩岸交流「開門」。亦有人認為,台方陸委會發布鬆綁的時機是另有盤算,因蔡英文藉4月出訪中南美洲時「過境」美國,將在加州與美國國會眾議院院長麥卡錫會晤,可研判蔡當局此時恢復部分兩岸直航航點應該是為了沖淡或平衡大陸強烈反彈的考量。這也體現蔡當局在兩岸政策上,其實是將本身的政治利益置於人民福祉之上。

 蔡當局應盡快解除人員互訪管制

 然而,無論如何,民進黨當局至少還願意順應民意而為,有所回應大陸透過兩岸協議渠道提出的恢復航點期盼,這對兩岸交流與和平發展還是有裨益的。尤其,此次兩岸當局在直航問題上,未墜入往昔3年來的敵意螺旋之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雙方透過直接、間接的溝通,秉持相互尊重和諒解的精神,最終擱置政治分歧,為兩岸民生福祉服務。再者,兩岸交流的航點擴大之後,將使台商、台眷、商務人員更便於往返。但若從促進兩岸交流的角度看,接下來,兩岸必須解除現有的人員互訪管制,才能使直航航點的開放更具實效。善意是最佳的修補劑,兩岸人與人的直接交流,肯定有助於化解雙方分歧。

 總之,已於日前閉幕的全國兩會提出未來5年的對台工作仍以和平發展為基調,尤其新任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談及,前所未有以「堅定不移」形容和平統一路線不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態度不變。蔡當局若了解人民熱切企盼兩岸恢復交流,就應該把握住此次兩岸回暖的契機,加快開放力道,而不是只把兩岸的開放交流視為政治和涉外的籌碼。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