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完善監管 加強金融安全-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完善監管 加強金融安全

2023-03-21
来源:香港商報

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集團在監管當局主導下,宣布以30億瑞士法郎收購陷入財務危機的瑞士信貸,救援行動讓近日飽吃驚風散的環球金融場,最終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人們對金融體系安全的擔憂仍未平息。大家都同意,金融風險不可能完全消除,類似事件肯定不是最後一次,這亦凸顯金融監管的極端重要性。香港作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有必要精益求精,不斷完善監管制度,確保金融市場健康穩定,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聲譽。

客觀而言,瑞信事件對香港金融市場影響輕微,並未出現崩潰和擴散。這主要是因為瑞信香港分行總資產僅約1000億港元,佔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以致本地銀行業對瑞士信貸的風險承擔不大;此外,瑞信的持牌法團亦非股票市場和衍生產品市場前十大活躍經紀商。退一萬步,即使瑞信事件繼續發酵,以香港銀行體系之穩健,資本及流動性之充裕,相信可以安然度過。

事實上,根據香港金管局和證監會的數據,2022年底本地註冊認可機構的總資本比率為20.1%,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第一類機構的季度平均流動性覆蓋比率在2022年第四季為162.3%,遠高於100%的法定最低要求。

當然,常言道「小心駛得萬年船」,越謹愼自然越安全。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非常依賴外來投資和對外貿易,再加上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容許資金自由進出,這些因素都導致香港容易受到國際環境變化所影響。回歸以來香港受到兩次金融危機衝擊,便是明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現實環境遠比以往更為複雜艱巨,特別是隨着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繫日趨緊密,容易產生蝴蝶效應。再加上金融產品多樣化、金融科技日新月異、歐美加息導致金融產品面臨額外風險等因素,對金融監管造成更大挑戰。最近,以初創企業為主要客戶的美國矽谷銀行「爆煲」,牽連多家在港上市企業,足以引起金融監管部門和業界高度關注。

持續優化監管措施、完善監管機制,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這方面,特區政府一直因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改革。例如當局去年制定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發牌制度,並將於今年6月1日起生效;又例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表明,將成立並領導一個虛擬資產發展專責小組,成員包括相關決策局、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市場人士,就行業的可持續和負責任發展,向政府提交建議。這些具體事例表明,香港在完善金融監管方面可謂不遺餘力。

香港擁有一流的金融基建,普通法制度和監管體系亦深受國際認可,只要在這個基礎上,持續投放資源,完善包括監管在內的政策法規,同時加強與內地和國際監管機構的聯繫和合作,盡最大努力確保金融安全,掃除市場憂慮,那就必可提升香港國際金融樞紐地位,並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將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優勢做大做強。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