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統籌謀劃 持續增加土地供應-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統籌謀劃 持續增加土地供應

2023-03-2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持續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切合香港中長遠發展所需,是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否訂出先後優次,例如有人就提出先發展北部都會區,再進行交椅洲填海。對此,行政長官李家超昨表明,兩個項目都會做。他反問,何不提升市民居住環境,何不提高商舖和寫字樓租金的競爭力,並重申眼光宜愈看愈遠、愈看愈大,而非愈看愈窄。

 的確,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加土地供應,必須加強統籌謀劃,做到長期可持續,不可輕言放棄和改變。增供應的步伐,在供不應求仍然緊張時,還須繼續提量、提速。《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為未來的房屋需求,提供了一個科學數字:未來十年,單是公營房屋的需求已逾30萬個;而截至去年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5年,一人長者亦近4年。私營房屋的供應,同樣不能偏廢,這既有利市民住大些以至住平些,且是確保市民向上流動的一個階梯。李家超昨便提出,香港目前人均居住面積僅約16平方米,低過新加坡和上海的三分之一,說明增供應依然任重道遠。其中,長遠建立土地儲備,還可讓政府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視社會需要來釋出土地,走出供應落後剛需的怪圈。除住屋外,由商舖到寫字樓的供應亦須到位,還要爭取遏低租金。香港租金之高堪稱冠絕全球,這既是需求旺盛的反映,但也意味着經營成本高企,有損香港的競爭力,和扼殺創業空間。所以,香港必須堅定不移地追求持續增供應的目標,這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的應有之義。

 設定目標如是,推進手段亦妥當。當資源有限時,固然需要選擇取捨。但增供應不應限於單一項目,而要多管齊下,別陷所謂二擇一的謬誤,北都區和交椅洲填海便可並行不悖。其實,預算案已提出融資計劃,即在未來五年每年發行650億元債券。發債所得不僅用於該兩個項目,還可應付其他大型基建的現金流需要,而發債之後的債務水平亦低於GDP的10%,不會動搖香港財政健康。增土地房屋供應,除需資金,還須統籌好人力與物力的供給。日後香港拓地大興土木,須保證勞動力供給充裕,慎防「有工無人做」耽誤工程。另外海砂及鋼筋水泥等物資供給亦然,需要預早訂購及儲備供應,以免巧婦難為無米炊,兼為未來可能的價格波動對沖風險。事實上,增供應尚須提效、提質,如施政報告所說,要走在問題前面,建立一套穩定、能持續增加供應的長遠計劃。未雨綢繆,早着先機,只要做好統籌謀劃,自然可贏得主動。

 北都區和交椅洲填海,總共可帶來數十萬個住宅單位,乃非常重大的基建發展,公眾憂慮能否承受得起,實可理解。但為持續增加供應,誠應積極地想方設法做好長遠規劃及統籌推動,對民眾的疑惑亦要加強政策解釋說明。李家超政府團隊有承擔,強調高效實幹,包括為增供應目標訂下許多KPI,凸顯其矢志說到做到。相信透過更好統籌推動,爭取實現持續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目標,更能滿足長遠發展所需。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