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州市司法局獲悉,近日,廣州市正式出台《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3—2025年)》(簡稱「《規劃》」),全面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規劃》指出,要加強涉外法律服務。加強涉外法治教育引導,加強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和人才培育,完善涉外法律服務方式與交流機制,深化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所試點工作,支持設立更多穗港澳合夥聯營律師所,推進開展港澳律師執業試點。
《規劃》對「十三五」時期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基本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分析了當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十三五」期間,廣州市緊緊圍繞打造全國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城市和現代法律服務業強市的目標,在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建設、體制機制健全完善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公共法律服務廣州特色品牌。
隨着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伸,廣州市現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法律服務需求,加快構建、持續優化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規劃》指出,到2025年,「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得到進一步優化,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的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度和社會公信力顯著提升。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深化平台建設
為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規劃》指出,要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依法有效拓展城鎮法律服務資源向農村地區輻射的方式和途徑,創新便民利民服務方式。重點保障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將進城務工人員、殘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婦女和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等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服務對象,優化對特殊群體的權利維護和保障機制。加強和規範村(居)法律顧問工作,持續打造「廣州普法」品牌,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廣州實踐,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規劃》規定,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深化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有效覆蓋,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建設,集成律師、公證、司法鑑定、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仲裁等「全業務」。深化「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大力發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科技創新支撐技術,推進智慧法律服務建設。打通線下窗口、智能終端設備和線上平台「全時空」服務,繼續優化「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保障司法公正,《規劃》指出,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進一步創新優化公證體制機制,健全完善司法鑑定管理使用銜接機制。
要繼續擴大律師事務所規模和人數,提升專業法律服務能力,打造25家規模大、專業強、品牌響的規模所,一大批專注村(社區)服務、婚姻家庭、刑事辯護、勞動爭議、金融服務等傳統法律服務的精品所,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到,要加快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建設,加快《南沙方案》落實落細落地,設立南沙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將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廣州·南沙)法律服務集聚區打造為以涉外法律服務為主的粵港澳法律服務業全面合作示範區,走平台化、規範化、國際化的發展路徑,融合律師、仲裁、公證、司法鑑定等專業法律服務資源。打造廣州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將廣州打造成全球互聯網仲裁首選地。
據介紹,注重定量目標指引是《規劃》的一大亮點。在指標設置方面,在對標對表國家、省的基礎上,結合廣州實際提出了更高更細更具體要求。到2025年,全市專業化、品牌化律師事務所數量25家,每萬人擁有律師數12人;全市律師總人數26000人,公職律師2800人,公司律師1200人;全市公證員總數220人,公證年度辦案量39萬件;全市高資質高水平司法鑑定機構3家;全市仲裁案件數量60000件,面向世界的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一流仲裁機構數量1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事調解組織數量1家。(記者 何嘉敏 通訊員、圖源 穗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