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煜
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中外藝術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使命,讓全社會對於香港的藝術文化發展都更為關注,各種社區為本的藝術活動和計劃亦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藝術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正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就「文化政策及資助」的基本原則提到「全方位推動」,即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締造一個有利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的環境,市民大眾如何能夠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到文化藝術發展當中極為重要。然而,綜觀目前遍布十八區的文化建築或文化活動,主要是由政府部門擔任主導角色加以推動,或是由部分地區團體倡議提出,而居民大多只能夠扮演活動參加者的角色,未有廣泛地進入統籌和組織的層次,將自己對藝術文化的想像和期盼轉化為現實。
參與式預算可促進社區文化發展
所謂「參與式預算」,是行政機關撥出年度預算的一部分,讓市民提出符合目標的提案,經過公民討論和投票作出定案交付政府實施,從而提供了讓市民直接參與財政資源分配過程的平台。根據伯明翰Balsall Heath的實踐經驗,這並不必然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而是賦予了多種聲音互動和收窄分歧的空間。事實上,透過參與式預算來選取合適的社區文化建造項目在外國並不罕見,例如英國約克郡 (York) 的Walmgate社區藝術中心,就是由當地的老舊商店改建而成,提出該倡議的居民認為能以藝術作為跨代溝通的媒介,為舊區注入活力。除了建造項目,也有外地政府歡迎居民就某特定文化建築或區域來倡議相應活動,例如台灣地區新北市的水湳洞社區參與式預算提案中,有居民提出記載水湳洞在二戰時被盟軍轟炸的歷史,邀請畫家和居民在該區域進行插畫活動,在回顧這段歷史的同時,亦透過插畫重現當年聞警報聲奔赴防空洞的耆老回憶。參與式預算不但能夠讓居民發揮創意推動本地社區文化,更有機會達成促進種族交流和多元共融等額外的社會價值。例如在2015年聖誕前後於伯明翰舉行的多元文化美食節,融匯了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庫爾德、牙買加等多種菜式,讓居民得以重新發掘社區中的多元社群,從而建立更和諧的社區環境。英國藝術委員會 (Arts Council England) 的研究團隊認為,傳統上公民對於藝術政策的影響力,主要是體現於他們作為消費者的角色,但參與式預算讓他們不再流於「用腳投票」,而是能夠切實地發揮個人意見並為公共空間帶來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式預算在香港亦有實踐經驗,MWYO在2021年於彩福邨推行參與式預算,在涵蓋不同民生議題的首五位獲選提案中,就有兩個與藝術文化相關,分別是倡議增加設施作表演場地用途的「翻新彩樂樓旁休憩處」提案,以及倡議加設適合年輕人聚會的設施、營造專屬年輕人使用氛圍的「活化7-11對出空地」提案,合共取得了300票中的126票,可見只要為地區居民提供合適的參與平台,他們都會積極地集思廣益、貢獻智慧,致力推動社區文化藝術發展。
地區委員會能支持社區藝術倡議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薈萃之地,十八區則各具豐富的地區特色,例如北區的傳統新界鄉郊特色、深水埗區的新舊交融氛圍等,讓香港擁有優越的土壤促成百花齊放的社區文化藝術發展。正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最高級別卓越獎項的藍屋,前館長盧樂謙指出社區藝術「由不同社區的人去為他們自己的社區藝術加上註腳,以該社區的文化、歷史、情景及願景作出發點,不應只是依從原有的藝術媒介出發,被那些媒介定型」,強調了社區居民在感知和呈現地區藝術的特殊力量。政府應積極考慮推廣參與式預算,在每區目前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參與式預算提案的啟動資金,並在每區選取正待活化和更新的康樂文化設施或其他合適土地為實踐場地,邀請居民就建造項目及其相應的配套活動提出倡議,從而做到「一區一藝術」的願景,即每個社區都具備獨特、有代表性的藝術建築和相應活動。居民在社區裏土生土長,對於社區環境乃至於歷史文化有較獨到的見解,更能呈現「傳承創新」的概念,亦更能夠發揮社區特色。然而,成功的參與式預算除了政府的積極支持以外,其他配套措施亦非常關鍵。例如伯明翰有穆斯林婦女建議開展地區一日遊項目,這被部分居民苛刻地批評為只是想政府提供「公費假期」,而不是旨在推動藝術發展,提醒了參與式預算的執行團隊必須做好項目解說工作,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質疑言論。而根據彩福邨的實踐經驗,在宣傳及提案階段共進行了21個街站宣傳活動,總動員超過70人次,更需要進行線上的介紹會和其他持續的宣傳工作,反映了參與式預算對於執行團隊的項目統籌和動員能力亦有相當要求。
因此,政府應考慮完善與區議會和不同地區委員會之間分工。例如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的地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和地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就可以善用青年在宣傳推廣上的優勢支持參與式預算線上線下的宣傳工作,尤其是吸引更多青年同輩一同做好向居民解釋不同項目以及宣揚參與式預算理念的使命,再加入其他地區委員會和地區關愛隊的協作,讓參與式預算變成社區性的公共事務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