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令撤了 口罩工廠也撤 業界謀轉型 冀政府援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口罩令撤了 口罩工廠也撤 業界謀轉型 冀政府援手

2023-04-03
来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本港口罩令撤銷,口罩及防疫設備業界人士都在積極求變,希望在新形勢下繼續營運。日前,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復辦實體會員大會,各持份者直抒胸臆,總會主席胡翠婷強調將繼續為業界提供協助;有口罩廠家預料,日後本港每月仍有約2000萬個口罩需求,惟必須降低成本,故提出口罩生產合併計劃,希望盡量做到生產自動化;有工廠機器技師代表建議,口罩廠可將現有機器調整,轉型至保健產品包裝、面膜等行業;亦有檢測界代表指,本港現時可做不同種類的國際檢測,將能協助本港口罩廠轉型。

 是次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會員大會是新冠疫情出現以來久違的實體活動。胡翠婷向一眾與會業界人士表示,口罩令解除後,做生產尤其是做口罩的,產品必須走向多元化。日常生活中,將愈來愈少人佩戴口罩;不過,醫院、老人院舍、海外市場等仍對口罩有殷切需求,故希望大家在未來仍能營運。

 疫情期間,香港不少廠家生產口罩由零開始,這幾年建立的口罩品牌及生產線得來不易。胡翠婷亦重申協會仍會為業界提供幫助,在口罩生產合併計劃、多元化產品、代工生產(OEM)、開拓海外市場等方面給予支援。

DSC02782.JPG

胡翠婷

 廠家冀達成口罩「無人化生產」

 目前,已有口罩廠家自發提出口罩生產合併計劃,希望闖出另一條生路。開設口罩生產線的商家張重高表示,將包裝機、口罩機這些機器合併處理,為不同對象一同生產口罩,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據之前所做的統計估算,本港每月仍有約2000萬個口罩的需求,當中涉及醫院、診所、老人院、美容院等。當然,現時整體市民中不少人仍有數百個存貨,料未來3至5個月仍有人佩戴口罩,估計到了6月份炎夏之際將很少人戴口罩了。

DSC02763.JPG

張重高

 張重高指,口罩銷路是否仍寬闊,值得同業去切身思考和處理。他希望日後能盡量做到口罩無人化生產,「機器能在1分鐘裏做到140個口罩,而且保持較好的品質,這樣的情況下,口罩廠可以生存到。」他估計整間口罩工廠只需要有5個人左右,就可操作到4至6條生產線,「如果做到每隻口罩約3毫半的成本,在市場上會相對地具有競爭力。」

 口罩中央工廠助同業繼續合作

 營運口罩代工生產工廠的徐楠稱,一開始就希望減低口罩生產成本,這樣才可與內地、海外的廠家競爭。他舉例指,內地生產成本很便宜,日本等地則在設計上優勝,本來疫情期間香港有自身的市場保護,惟政府取消口罩令後就出現了需求減少問題,以往可以一天做三班的廠,現時只可以做一班,在這情況下最重要就是控制成本。廠家們與其各自在機器、人手、租金、水電、檢測等方面花費金錢,不如將資源集中同一間廠,將口罩生產成本壓至三四毫一個,大家用同一個價錢做單;至於出售的價錢則可各自決定。他說,類似的口罩中央工廠能讓大家合作,生產、貿易等亦可再作分工。

DSC02774.JPG

徐楠

 協助不同口罩廠調校機器的技師區啟恒表示,疫情爆發至今,見證了本港逐步解決口罩生產上的問題,見證了這個行業一步步的發展,「本港業界是用心去做口罩。」隨着疫情減退,口罩廠需轉型,相信大家的心血不會白費。他建議,包裝機可以改裝成包裝保健品、食品、化妝品;至於立體口罩機,只要更改模具,就可製造面膜、濕紙巾等;無塵車間則可以轉租、轉手予相關的行業。「希望業界人士繼續努力,創新轉型,開拓新市場,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DSC02755.JPG

區啟恒

 檢測機構襄助口罩廠家轉型

 本地檢測機構CMA Testing顧問郭浩賢說,後疫情時代,口罩廠需轉型,機構願意為業界提供技術支援。本港檢測公司在不同國際認證上都可進行,如自己所屬公司就獲得香港認可處、日本玩具協會、德國VDE環球服務有限公司、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加拿大工業局等的認可,審核服務則包括質量體系審核、生產能力分析等。

DSC02760.JPG

郭浩賢

 郭浩賢表示,口罩業這幾年在本港迅捷發展,檢測公司協助業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接下來即使廠家轉型至中西藥、保健產品、衛生產品等,亦都可在本港進行檢測,並取得國際認證。他說,未來,業界可向綠色產業、再生能源等轉型,這些新型發展都能夠帶來更多的機遇。

 港府撐中小企把握復常商機

 隨着口罩令取消,業界期望政府仍有進一步支援。負責審批計劃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一直協助企業開拓更多元化市場,希望便利中小企復常。

 商經局發言人回應說,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實施後,口罩供應增加,價格大大降低,質量亦大大改善,資助計劃政策目標完全達到。發言人亦說,政府一直透過各項資助計劃,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和開拓更多元化的市場。其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即「BUD專項基金」)資助中小企業透過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營銷,促進他們在內地及其他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及/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經濟體的業務發展。繼去年11月落實提高每家企業資助上限至700萬元,政府於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再度注資5億元,並於今年第二季推出「BUD專項基金」——申請易,加快審批申請資助金額10萬元或以下的項目,以便利中小企業把握復常的商機。

 負責管理及擔任秘書處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亦回應說,局方會繼續及樂意為香港各界企業提供適切的技術支援,協助有需要企業升級轉型。(記者/圖 林駿強)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