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傷科治療骨折有悠久的歷史。漢代,在馬王堆出土的醫籍中記載了有關骨折的內容,《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中也記有「折脊」的文字及內容,而「骨折」這一病名,是出自唐‧王燾的《外台秘要》。骨折的概念,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破壞了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故稱作骨折。
導致骨折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四種情況:
一、直接暴力:外來暴力直接作用於受傷的骨折部位。
二、間接暴力:骨折可以發生在遠離外來暴力作用的部位,如傳達暴力、扭轉暴力。
三、筋肉牽拉:由於筋肉突然急驟的收縮和牽拉,造成所謂「撕脫性」骨折。
四、持續性損傷:骨受到長期反覆性的牽拉、震動積累,形成疲勞性骨折。
在臨床中根據骨折線的形態可分為:
橫斷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壓縮性骨折、裂縫性骨折、青枝骨折、骨骺分離幾大類。
根據骨折治療後的穩定性可分為:
穩定性骨折:復位後、治療後不易發生再移位,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入性骨折、橫形無移位骨折。
不穩定性骨折:復位後容易發生再移位,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目前香港地區,當病人發生外傷骨折時,他們會第一時間去醫院,求助於西醫骨折的治療,常不會首先去看中醫跌打。但實際上中醫骨傷科在治療骨折時,有其長處及優勢。
一、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西醫在檢查、診斷等方面手段先進,所以在治療一些不穩定性的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有很大優勢,在香港成為治療骨折的主流方法。
二、中醫治療骨折中,對一些穩定性骨折效果理想,它的長處是,使用的治療方法是「內外兼治筋骨並重」,內服中藥,外敷接骨續筋類藥膏,可以使患者疼痛、血腫等症狀加快消退,比預期之痊癒時間至少縮短三分一,加速恢復。
三、對這些穩定性骨折除用內服外敷之藥外,還加用正骨理筋手法與適當的固定術。我在上海曾經使用藥物、手法加固定治癒原中國女排隊長許新的腓骨小頭撕脫性骨折,效果良好,使她在治療的兩周後,重返球場比賽。
四、中醫對骨折後的局部患處的腫脹、血腫有明顯活血化瘀消腫的作用,對恢復受傷肢體有積極的醫療效應。比西醫骨折的術後恢復明顯快許多。
五、中醫對穩定性骨折的治療,患肢功能恢復快,減少留後遺症的機會,很少再需進入「物理治療」這個環節。另外中醫治療這一類骨折還有一個長處,就是收效快,功能恢復快,而且花費的醫療費用,遠低於西醫的手術開支。
筆者用中醫療法治癒原中國女排隊長的骨折。
從目前的中醫骨傷情況,據我不全面的了解,中醫師即使有這方面的治療骨折技能,但不在主流醫療系統之中,只能在私人診所,對象有限,或者流於民間,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造成市民一有骨折,不論是穩定性的,或不穩定性的骨折,都會去醫院,找西醫診治。現在政府要建造一家中醫醫院,希望在設置、設科上能考慮這個問題,能在中西醫結合的指導下,發揮中醫治療骨折的特長,真正做到中醫醫院有「中醫的特色」,可以有中西醫二法共同治療各種骨折,給市民多一個選擇,提高療效,減輕痛苦。
六、香港因歷史原因中醫主要流傳在民間,回歸後中醫骨傷也主要在私人診所。所以,一些骨傷跌打醫師,很少接受過系統的骨骼解剖知識,臨床上以經驗為主,研究藥膏為主,缺乏對骨的一系列診斷技術的掌握。比如,對骨的X光片的閱讀分析,如何結合臨床症狀來區分穩定性骨折與不穩定性骨折的判斷能力。故中醫骨傷科醫師要想發揮中醫治療骨折之特長,進入主體醫療,必須奮發補上這方面的知識,跟上時代步伐,發揚自己的專長。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