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疫後旅遊新常態 業界須有新思維-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疫後旅遊新常態 業界須有新思維

2023-04-08
来源:香港商報

    作為疫後復常首個長假期,市民爭相「報復式」外遊,各口岸持續迫爆,昨高峰時個別須等候三小時出境。如斯墟?場面,見證了香港復常進度良好,市民外遊消費需求旺盛,也提醒了配套工作不能落後。事實上,由北上到南下,疫後跨境旅遊均現新常態,不論政府抑或業界,均須有新思維更好對接及把握機遇。

    與疫前相比,截至上月尾的出入境人次還是有所不及。譬如2019年港人日均出境人次高達26萬,上星期的數字只恢復了三分之二,另外日均入境旅客人次亦相當於同期一半左右。但過去幾天,人流經已反超有餘,其中港人出境人次就高約30萬,創出疫後新高。面對突如其來、按周倍增的跨境人潮,各口岸壓力沉重,人手僅及疫前三四成的跨境巴士司機的情況尤甚,業界且憂慮到下月五一黃金周時會否再陷困境。連同回鄉證申請需求同樣龐大,輪候需時數月之久,凡此種種供不應求問題,凸顯了各方面的供應復常要快馬加鞭,以滿足疫後急速反彈的需求。

    值得留意的是,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需求,疫前疫後變化更大,以致形成新常態。兩項基建於2018年啟用,翌年疫前港人日均經此出境人次,僅分別相當於同期機場港人出境人次的25%和40%。時至今日,高鐵和大橋的港人出境使用量,已發展至跟機場旗鼓相當,均達3.5萬人次水平。隨着高鐵和大橋普及,人們逐漸適應並看到兩者好處,加之香港和內地的交往日趨緊密,展望未來的使用量勢必進一步上升。事實上,連日來最水洩不通、以致大排長龍的口岸,正是高鐵和大橋兩個新興口岸,不少高鐵班次早被搶購一空,連同大橋金巴同樣人頭湧湧。

    一體兩面,所謂人滿之患,其實也是機遇。例如,高鐵遊早在內地蔚然成風,香港業界亦宜開發更多相關旅行團和旅遊產品,當局也可研究諸如周遊票玉成其事。此外,港車北上快將成事,由大橋到其他口岸的車流人流勢增,旅遊界同樣可以推出配套產品,好像一泊二食、吃喝玩樂套餐之類,配合市民自駕暢遊更多更遠的目的地。最近,香港旅遊業界出奇招,解決了內地客人滿之患問題,透過船上用膳進行分流,效果堪稱一石二鳥,既避免擠到市區造成擾民,旅客又可廉價兼舒適地一邊吃飯一邊欣賞維港美景。辦法比困難多,只要秉持實事求是和勇於創新的正面態度,定可抓緊兩地旅客互流增多所帶來的機遇。

    因時制宜,面對旅遊新常態,須要新思維變通,繼而推動新發展。除旅遊外,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勢下,大灣區建設也令兩地之間的交往逐漸日常化,一切軟硬件跨境配套均要與時並進、持續完善,從而更好服務不斷增長的北上南下人流。有關方面既須做好溝通協調等對接工作,業界亦不能停留在被動順應市場,尚要主動引領市場變化,創造新的需求如新的旅遊和跨境模式——旅客們已走出新的常態,市場豈應落後於人?(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