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潑水節闊別三年復辦 龍城水戰「泰」好玩-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九龍城潑水節闊別三年復辦 龍城水戰「泰」好玩

2023-04-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因新冠疫情闊別三年的九龍城潑水節昨日復辦。作為香港的「小泰國」,九龍城裏充滿了慶祝泰國新年的熱鬧氛圍。潑水節為全港市民及泰籍居民提供了一個文化交流平台,共同推動社會發展和共融。當天,九龍城一眾商戶也舉辦優惠活動,推動「龍城」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BOB_0235(1).jpg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前排左五)說,昨天下午參加九龍城潑水節,見到市民的歡欣笑臉,感覺實在太幸福了! 記者 崔俊良攝

 港府祝福九龍城共融共享共創

 昨日活動邀請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李文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專員蔡敏君、潑水節召集人謝海發、泰國駐香港總領事Mr. Chaturont ChaiYaKam、Thai Region Alliance主席Ms. Bungon Tamasorn、香港泰僑協會主席Ms.Orrawan WongYapRom、立法會議員楊永傑、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主席鍾子權等嘉賓出席。

 麥美娟致辭時表示,潑水節停辦超過三年,今次由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等區內8個團體齊心復辦,相信在增添節日氣氛的同時亦能帶動經濟,促進人流。她說,正如潑水節作為泰國新年,人們潑水寓意沖刷厄運,而特區政府已推動「Happy Hong Kong」活動,再加上4月16日將發放新一輪電子消費券,香港將會越來越好,新一年一定會有美好的開始。麥美娟祝福九龍城能繼續成為共融、共享、共創的社區。

 泰國駐港總領事Mr. Chaturont ChaiYaKam特別感謝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以及各泰國團隊支持,令活動能成功舉辦。他說,泰國同香港有着相近的歷史文化背景,願意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BOB_0293(1).jpg

昨日的九龍城,市民 「打」 成一片,水具裝滿水,水槍抽滿水,上演一番街頭 「水戰」 。 記者 崔俊良攝

 「小泰國」市民「水戰」好開心

 向來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當天封閉了城南道行車線,讓市民盡情參與潑水節。大批市民穿上雨衣在馬路上參加「水戰」,不少一家大小出動,他們帶備水槍,互相潑水和射水。

 根據泰國傳統,潑水寓意祝福和清除厄運。有市民說,疫下香港人抑壓了很久,今次趁假期兼潑水節帶小朋友外出與眾同樂,很久沒有見過這麼多人一起玩,現場氣氛很好,大家玩得很投入。也有小朋友表示,可以用水槍四處掃射,覺得很好玩、很開心。

 附近商戶則表示,當日有很多人來到九龍城,比平時多了一些生意,相信不少人在潑水節活動完結後,多會在附近餐廳吃晚飯。

 除了街頭潑水,九龍城賈炳達道足球場也舉行了潑水嘉年華。場內有各式各樣的攤位,包括泰式按摩、泰佛新年儀式活動、泰式美食等,現場還有泰拳比賽、潑水節小姐選舉等等。

BOB_0405(1).jpg

 錯過九龍城還可去D2 Place

 當天,荔枝角D2 Place商場外亦舉行「香港潑水節2023」,活動橫跨整個復活節,市民可免費入場。

 活動期間,商場對出的長義街路面已有膠帶圍封,附近停泊水車和設置臨時水龍頭供參加者取水補充「彈藥」。昨天大約有100名市民包括小朋友參加,部分人用玩具水槍、水樽、水盆等參與「水戰」,有人身穿泳衣、雨衣和拖鞋,甚至裝扮成動漫人物,現場氣氛相當熱鬧。主辦單位表示,「水戰」區內的活動須預先登記才能參與,玩具水槍長度亦不能超過60厘米,並禁止攜帶高壓水槍、噴泡玩具、自拍棍等危險物品。

 九龍城重建保留潮泰特色

 九龍城是市建局重點重建地區,區內先後有兩個項目重建。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表示,九龍城區內有不少與潮泰飲食文化相關的特色店舖,如售賣傳統潮汕鄉土食品及泰國菜館等,一直有「小泰國」和「小潮州」稱號。市建局早前委聘顧問收集區內居民及商戶意見,絕大部分受訪商戶表示接受市建局的過渡期經營安排及永久回遷方案,局方未來數月就會落實方案具體細節。

 韋志成昨於網誌表示,市建局去年在九龍城「龍城」區首次應用「融合策略」,結合重建、樓宇復修、保育活化的模式,透過保育和地區活化工作,整體改善老舊社區設施和街道環境,並着重地區歷史文化和特色元素的傳承,以達致市區更新、新舊交融的目標。局方會盡力保留「龍城」「小街小舖」和「成行成市」的獨特氛圍和地區特色。

BOB_0446(1).jpg

 市建局去年啟動區內重建項目後,夥拍區內服務多年的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屬下的「泰人恩福服務中心」,組織一隊由泰籍居民組成的「泰人服務隊」,至今已招募30名泰籍人士擔任義工,接觸區內超過300名泰籍居民和商戶,了解和收集意見,未來一年將擴大工作規模和範圍。

 韋志成說,市建局顧問去年11月訪問約300名到訪九龍城的市民,大部分受訪者稱一星期有三日會到訪九龍城,主要是「行街買餸」和光顧區內食肆,受訪市民表明重建後會繼續「幫襯」;該局又訪問到九龍城街市業務息息相關的商戶,大部分均支持市建局過渡期經營安排和永久回遷方案,讓他們可以集中一處繼續經營,方便市民購買食材。市建局未來數月將整合意見,落實商戶過渡期經營的安排和重建後回遷不同方案的具體細節。

URA Photo 9(1).jpg

昨早,不少居港泰人參與浴佛儀式,一同慶賀泰國新年。 韋志成網誌圖片

 市建局義工隊助復辦潑水節

 韋志成提到,因疫情停辦、闊別三年的九龍城潑水嘉年華恢復舉行。他指,市建局今年初主動聯絡「香港泰國地區聯盟」和多個地區團體,並協調和聯繫政府部門、加強宣傳推廣。市建局團隊昨早特地組成義工隊到場協助布置場地、運送物資、協調人手以及維持秩序等,讓潑水節順利舉行。

 韋志成稱,今次是「龍城」區疫後首個潑水節和嘉年華會,活動能順利舉行,除了要感謝政府相關部門支持外,也有賴多個泰裔組織、本地團體同心協力促成盛事。他亦期望市建局日後繼續支持保存及傳承「龍城」區潮、泰特色節慶活動。

 小貼士

 香港「小泰國」

 泰裔聚居九龍城,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而香港「小泰國」的興起,與當時已扎根九龍城的潮州人頗有淵源。早年間,有不少潮州人隻身來香港或赴泰國發展;後來香港經濟騰飛,吸引到許多泰華家庭尋找機遇,也有年輕的泰國姑娘為了更好的出路嫁到香港,成為「過埠新娘」,一併將家鄉文化帶到九龍城生根。

 上世紀90年代,「三不管」的九龍寨城清拆,啟德機場停用,不少店舖遷出,卻留下了務實的泰國人。彼時,九龍城暗淡,舖租日漸便宜,洞悉商機的泰國人逐漸接手這些空置的店舖,開起泰式餐廳、泰式雜貨店、泰式按摩館……久而久之,生活在這一方街區的泰國人,就把異鄉變成了家園。

 從「過埠新娘」「泰一代」,到如今九龍城內已有很多「泰三代」,甚至「泰四代」。曾經背井離鄉的他們在香港落腳又扎根於此,一代一代生存、傳承。他們在接納香港文化的同時,也守着精神上的根。(記者 周偉立 戴合聲)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