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公園城市建設 打造山海連城綠色空間-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深圳加快公園城市建設 打造山海連城綠色空間

2023-04-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4月14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了《規劃》的主要內容。相關領導還分別就公園城市建設的「一脊一帶二十廊」魅力遊憩骨架、公眾參與、規劃近期重點項目推進、特色旅遊產品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一脊一帶二十廊」實現通山達海

 會上,深圳市政府辦公廳二級巡視員張晉周介紹,深圳正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高質量打造宜居城市,讓市民群眾享受最好的生態福利,《規劃》提出以「建設山海連城的公園深圳」為願景,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域公園城市體系和全境步道骨幹網絡,建成各類公園1350個以上、步道網絡4000公里以上;到2035年,建成各類公園1500個以上、步道網絡5000公里以上,同時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公園和高質量的公園社區,全面建成「山、海、城、園」有機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滿活力的全域公園城市。根據總體布局與行動計劃,《規劃》提出打造「一脊一帶二十廊」的全市魅力生態骨架,形成藍綠廊道織網的公園城市總體布局結構。

 張晉周介紹,《規劃》提出將推動實施「生態築城」「山海連城」「公園融城」「人文趣城」四大行動計劃,重點打造12個自然郊野公園、20個城市公園群、1條橫貫東西的主幹遊憩步道和1條濱海騎行道,促進形成公園融城空間格局。

 如何讓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串珠成鏈,一直是《規劃》的目標重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丁強表示,其中,「一脊」是指橫貫東西的城市生態遊憩綠脊,將打造以山林步道為主,全長約300公里的主幹遊憩步道;「一帶」是指濱水活力藍帶,將打造連通珠江口、深圳灣、深圳河、大鵬灣和大亞灣濱水海岸空間,全長約200公里的濱海騎行道。「二十廊」是指20餘條山水生態廊道,通過河流廊道、山林廊道的網絡連通,形成通山達海的遊憩網絡,構建高質量城市生態綠色空間。

 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各類公園1260個,各類步道3119公里,花景道路60條,花漾街區222個,首條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實現全線貫通,公園文化季、百公里步行等活動形成品牌特色,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等榮譽。

微信圖片_20230414210335.jpg

 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在會上提問。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通廊綠道串聯山海遊憩空間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紹華表示,目前,深圳推出了10條精品旅遊線路,以「山海連城」「濱海徒步」「寓教於樂」「親子益智」等十個不同的主題,串聯深圳眾多公園、景區等。為市民提供了一批內容豐富、特點鮮明的文旅產品。未來,還將規劃推出更多以公園遊玩為主題的特色產品。

 據了解,目前深圳綠道總里程達3119公里,打造了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山海通廊、梅林山郊野徑觀蝶線、大窩嶺郊野徑親子探秘線、新洲河綠道、半山綠道等一批精品線路。這些精品線路讓更多深圳人開始了解與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何濤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未來,公園系統將與綠道系統聯動,形成「通山達海、河林入城、串園連趣」的深圳地圖。近期將進一步推動實現遠足徑約200公里主線、140公里濱海騎行道貫通,同步重點推動公園群示範項目—包括梅林山公園、銀湖山公園、筆架山公園、蓮花山公園、中心公園及周邊地區在內的「五園連通」項目的規劃和實施。該項目重點通過修復梅林山公園-銀湖山公園-筆架山公園-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的生態斷點、提升現有連接條件,新建、改造慢行系統等方式,完善生態遊憩骨架覆蓋,建成高質量綠美遊憩網絡,為市民提供可及可達的普惠民生福祉。

 (記者 蔡易成

 頂圖:新聞發布會現場。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