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香港正籌備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櫃枱 鞏固國際一流籌融資平台地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陳茂波:香港正籌備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櫃枱 鞏固國際一流籌融資平台地位

2023-04-22
来源:香港商報網

 4月22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在珠海橫琴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論壇上發表視頻發言時透露,繼今年3月,滬深港通正式把符合條件的上證和深證股票納入「北向通」,以及把符合條件的外國公司股票納入「南向通」後,香港正積極籌備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櫃枱,致力為離岸人民幣股票的發行和交易帶來新的催化劑。這些舉措,都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一流的籌融資平台、以及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樑角色。

金融02.jpg

 粵港澳國際金融樞紐進入了快車道

 以「新時代新征程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新使命」為主題的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在橫琴合作區順利舉辦,本屆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與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主辦,近30位來自中央部委、港澳政府部門和金融業內的重要嘉賓作主旨演講和專題演講,省市相關部門、中央駐粵金融管理和監管部門、粵港澳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相關協會智庫等負責人共約300人參加會議。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在國家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30條」的推動下,粵港澳國際金融樞紐進入了快車道,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本外幣一體化賬戶、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跨境理財通」等先行先試改革,成功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並推出首個交易品種—工業矽,順利實現港澳居民跨境見證開戶、跨境車險「等效先認」等金融便民舉措。

 截止到2022年末,大灣區存款規模達到43.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規模達到32.4萬億元人民幣,香港、廣州、深圳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穩中有升,發揮出金融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的積極作用。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出,未來將發揮好大灣區金融作為連接境內外市場的樞紐作用,圍繞金融制度型開放,全面拓寬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開放的深度與廣度,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加快實施金融支持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的「30條意見」,支持發展融資租賃等新金融業態,更好服務製造業發展。

 香港四領域拓大灣區金融合作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對於國家而言,香港除了是首選的國際籌融資平台以外,也發揮着「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助力國家金融市場有序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推進。

 陳茂波介紹說,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在2022年年底,在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接近一萬億元,佔全球總額的六成。全球約七成半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款額經香港處理。

 與人民幣國際化並肩而行的,是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深化和擴容,滬深港通全年的成交額由2014年的不到20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去年的接近30萬億元人民幣,進一步鞏固國家金融市場有序開放的進程。

 在談到香港與大灣區的金融合作時,陳茂波表示,香港應攜手大灣區兄弟城市從4個方面展開合作,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引領產業發展和升級轉型。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國際一流籌融資平台的功能,服務大灣區的創科產業。香港自2018年來,推出了多項改革上市制度的舉措,便利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至今,它們合共已籌資超過1萬億港元,市值佔港股市值約24%。此外,去年9月,香港和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了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藉此打通兩地的資本流通脈絡,引導來自各方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大灣區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產業,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未來,香港在這方面會不斷向前邁進,支持科技行業的發展。

 香港是亞洲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務超過800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約40%,為此,陳茂波認為,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可以結合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加速整個大灣區綠色科技產業的發展。

 為促進大灣區內的金融科技合作和發展,香港將推動金融科技的深度合作,積極拓展區域市場。在總結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不斷深化和擴容的經驗,大灣區可以探索就一些金融服務在區內先行互通的可能性,推動更多金融開放和創新的先行先試。陳茂波透露,目前,香港正與內地相關部委積極探討對「跨境理財通」進行優化,包括增加參與的金融機構類別、豐富產品的種類等等,同時希望能批准香港在南沙及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諮詢、理賠及續保等服務。

 當天的論壇參會嘉賓還圍繞金融制度型開放,全面拓寬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開放的深度與廣度;在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方面,要着力解決金融服務製造業立省、科創強省的深層次問題,完善金融支持製造業立省和科創強省的激勵約束機制、風險分擔機制,促進科技—產業—金融高質量循環進行探討,並提出了具體建議。(記者 黃裕勇)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