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灣區考察歸來 多思興港良策-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灣區考察歸來 多思興港良策

2023-04-2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特區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參訪大灣區內地四城的四天行程,昨天畫上了圓滿句號。擔任團長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總結時指出,官員和議員們都認真投入,一共考察了16個不同項目,包括創科、智慧城市、青年發展、文化藝術和環保等,對考察成果非常滿意。團員們坐言起行,了解灣區內地城市的建設,無疑大大擴闊了香港視野,亦為大家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發,絕對是不枉此行。社會各界都希望官員和議員們結合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深刻體會感悟,好好總結沉澱與思考,在更廣闊的視野下,以更創新更積極的思路,以更強烈的緊迫感,以趕考的心態,更好地籌謀並推動落實更多的興港良策和高質量共建大灣區的實招。

 長期以來,部分港人對內地一直心存偏見,總是停留在舊感觀之中,覺得內地落後。擔任考察團副團長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便批評,過往有些人拖後腿。無可否認,這種心態確實妨礙香港進一步參與大灣區建設,不利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在這次考察行程中,官員和議員跟深圳、東莞、佛山和廣州四大城市的官員深入交流,親眼目睹當地創業氣氛濃厚、數字經濟發達、創新科技成果頻出的最新發展面貌。百聞不如一見,考察團對每個參訪點都用心考察,確實深感大開眼界,亦豐富和拓展了大家對未來的想像空間,有利為香港與灣區內地城市合作創造更多契機。

 香港和灣區兄弟城市各有優點,當然可以深度互相借鑑。比如,李家超在「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參觀「港莞海空物流園」後指出,日後貨物可直接在東莞進行安檢等手續,經海路運往香港國際機場直接上機,節省大量工序和物流時間,這不就是「強強聯手」的範例嗎?而廣州的瀝滘淨水廠,其第三期廠區重視環保理念——在地下空間處理污水,在地上營造綠化環境,這對於地少人多的香港而言,也有很大參考價值。

 新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大力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其實在這方面,灣區內地不少城市就先行一步,做得非常出色。例如有意參與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華為、有意在香港打造一個清潔環保交通體系包括「雲巴」的比亞迪,便是誕生和發展於深圳。香港在創科領域是大有可為的,我們擁有多所全球百大院校,具一流研發能力,更有國際化、專業化和法治化優勢,但在市場化、產業化、生產鏈方面略顯遜色。如果借灣區廣袤幅地,必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思考「香港研發、灣區製造」,豈不美哉!

 就在考察團結束行程的昨天,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政府部門經過深入磋商,一下就公布了110項涵蓋25個領域的「灣區標準」。這充分證明,進一步促進灣區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合作共建,正在加速推進體制銜接和機制對接。 展望未來,誠如李家超所指,今次只是一個起點,特區官員一定會繼續推展不同的灣區訪問。更重要的是,藉着這些訪問,通過加深了解、從中學習、總結經驗,管治團隊可從中獲得更多靈感和啟迪,繼而籌謀更多具體政策,推動香港經濟升級轉型,更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共建大灣區。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