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舉全市之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深圳:舉全市之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

2023-04-25
来源:讀特客戶端

 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樓,30多台自動化功能島正在緊張調試中,工作人員為月底的入駐做最後的衝刺。在這裏,生物試劑和樣品放進微孔板,用機械臂代替研究人員,將繁瑣的實驗從純手工轉為自動化、低通量轉為高通量、隨性化轉為標準化,實現各類「生產線」的柔性化集成,一座現代「生物鑄造工廠」已然成型。

 五年來,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舉全市之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目前,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相繼落戶,其中2所大學校區或過渡校區正式啟用,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所省重點實驗室、11個科研平台加快推進,助力深圳更好地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大創新平台相繼落地光明

 「通過『自下而上』的模式,從表徵天然生物大分子,使之成為標準化『元件』,到創建『模塊』和『線路』等生物部件和細胞『底盤』,來構建預期的人造生命系統,研究生命的底層規律。」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長劉陳立說,大設施建成後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統設計與製造平台,並作為我國首個將軟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學應用進行系統整合的大型規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礎設施,為全國合成生物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直以來,深圳始終瞄準國家和「雙區」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着力融合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BT),不斷搶佔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在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持下,深圳已成為中國合成生物學代表力量及全球合成生物學創新網絡發展的核心節點。

 僅在去年一年,深圳合成生物領域多項優質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刊登,如利用細菌生物被膜開發可持續性半人工光合體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以流感病毒為模式病毒,建立了蛋白降解靶向病毒作為減毒疫苗的技術,為疫苗開發提供了新路徑,成果在《自然—生物技術》刊發。

 近年來,以光明科學城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牽引,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腦解析和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創新平台加快建設,深圳正成為全球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不斷湧現「從0到1」的創新碩果。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深-港-穗科技集群連續3年排名全球第二。

 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

 當前,深圳正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深圳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市發改委主任郭子平表示,光明科學城作為深圳市全面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創新平台,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打造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新力量的責任。近年來,深圳不斷完善光明科學城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速匯聚國際一流的創新資源和創新載體,為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國內外知名科學城的建設經驗來看,很關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科技創新要素資源要在一定區域內形成集中度、顯示度。光明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顯示度關鍵在於光明科學城。

81f3fd003bd16f3ce714b3cad7cb9607.jpeg

 光明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光明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以主陣地作為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最大程度貢獻深圳力量。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光明科學城。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覆同意以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先行啟動區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光明科學城上升至國家戰略。

 五年來,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舉全市之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目前,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相繼落戶,綜合粒子首棟建築竣工,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等設施正開展設備聯調聯試,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開工建設,鵬城雲腦Ⅲ列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深圳灣實驗室等一批科研機構紛至遝來。

 光明科學城可以說是深圳創新發展的又一個奇蹟,一步一步從概念到規劃,再到現實,應時而生,應勢而成。

 全球創新要素加快聚集

 錨定世界一流科學城,離不開國際化視野的頂層設計。

 深圳提出,「要提高站位和視野,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水平最高標準,久久為功打基礎、謀長遠,紮實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

 目前,光明科學城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包括「2個規劃、1個意見、1個條例」以及一批配套政策,其中《光明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空間規劃綱要》以及《深圳市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已經出台實施,《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即將出台。光明科學城發展建設有限公司掛牌運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建、運、轉」機制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387cd09ca8529897e0a7db2990915979.jpeg

 光明科學城效果圖。(資料圖片)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學科領域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平台,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設施將於今年投入使用。

 「磁吸」效應已然形成,創新資源和創新載體加快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機構相繼入駐運營,中山大學·深圳已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學(籌)過渡校區正式啟用、永久校區加快建設。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正式掛牌成立,深圳醫學科學院及深圳灣實驗室永久院區一體化規劃建設穩步推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實現高水平運行。國家智能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正加緊申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上線科技文獻服務,國際最前沿六大數據庫已實現全市覆蓋。

 當下光明,到處是一片大干快上的火熱場面,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一流科學城輪廓初現。展望未來,深圳將以更強的信心、更大的力度統籌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為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堅實力量。

 頂圖:位於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全球首個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景圖。(深圳先進院供圖)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