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ESG的理念融入企業發展基因 畢馬威中國五地同步發布ESG報告《我們的影響力計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將ESG的理念融入企業發展基因 畢馬威中國五地同步發布ESG報告《我們的影響力計劃》

2023-04-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4月26日,畢馬威中國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香港五地同步召開線下、線上發布會,發布第三份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畢馬威中國:我們的影響力計劃  2022財年》(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現場還邀請了來自多個行業和領域的外部嘉賓及媒體朋友,共同見證本次報告發布。該報告總結了畢馬威中國2022財年突出亮點,並清晰闡述了畢馬威中國在治理原則、以人為本、關愛地球、實現繁榮這四個關鍵領域的工作成果,展現了畢馬威中國將ESG的理念貫穿始終,攜手共建可持續發展美好未來的堅定決心。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自畢馬威中國首次發布ESG報告至今,已經有三年時間。在這三年裏,面對極端天氣、能源短缺、地緣局勢不穩等多重挑戰,畢馬威中國堅持踐行ESG理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我們成功進一步將ESG融入公司戰略,運營及服務中,將ESG貫穿始終,積極為員工、客戶、環境以及社會等創造正面的影響力。行遠自彌,篤行不怠。身處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的時代,為增強發展韌性,推進可持續發展,我們將繼續砥礪奮進,以身作則,扎根本土,把ESG作為貫穿畢馬威中國的重要標誌。本着『激發信心,成就創新』的企業使命,與各利益相關方團結一致,凝聚力量,引領積極的社會變革,攜手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畢馬威中國企業及公共事務部主管合夥人、華東及華西區首席合夥人楊潔指出,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號角,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已經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踏上新征程,畢馬威中國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通過「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和不同的重點戰略,全力支持國家政策方針,譜寫美麗中國的新篇章。

 畢馬威中國「我們的影響力計劃」主管合夥人、畢馬威中國華南區諮詢服務首席合夥人、畢馬威慈善基金董事彭富強表示,在「我們的影響力計劃」的推動下,畢馬威中國積極將ESG融入到企業日常運營當中,塑造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在協助客戶達到可持續發展遠景目標的同時,我們一直以身作則,致力於成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保護人類唯一的地球家園,為處於弱勢的群體提供幫助,支持國家「雙碳」目標,擁護「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

微信圖片_20230427151545.jpg

 畢馬威中國「我們的影響力計劃」主管合夥人、畢馬威中國華南區諮詢服務首席合夥人、畢馬威慈善基金董事彭富強

 治理原則:價值引領 鑄就企業文化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主管合夥人林偉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必須遵循良好的ESG實踐,他們正在迅速行動,研究如何把ESG實踐轉化為競爭優勢。與之相連的是,監管範圍在不斷發展和擴大,導致ESG成為很多客戶的首要關注點。這些因素正轉化為對當前和未來服務的更大需求。畢馬威將全力以赴,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實現我們自身的ESG目標。

 以人為本:尊重包容 展現文化魅力

 「以人為本」的核心是為員工創造關愛、包容、以價值觀為導向的文化。畢馬威中國將ESG的理念融入到組織文化和人才發展戰略中, 秉持「共融、多元與平等」(IDE)價值觀,營造性別包容和平等的工作環境。

 畢馬威中國人才事務主管合夥人林琳表示,積極進取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驅動創新的首要資源。在畢馬威中國,我們秉承「以人為本」理念,打造共融、多元與平等的文化氛圍,促進員工與公司共同成長。後疫情時代,我們圍繞Future of Work 倡議創新我們的辦公模式,我們的員工可以自主選擇更靈活、敏捷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綻放光彩。

 關愛地球:低碳生活 共建綠色未來

 畢馬威中國首席運營官敖柏恩表示,在全球氣候危機面前,每個國家、每家企業乃至個人都責無旁貸。在畢馬威中國,我們不斷審閱和完善公司的脫碳策略和舉措,努力減少我們的企業運營和價值鏈對環境的影響,引領畢馬威中國從戰略、管理、政策與員工行為轉變等方面推動綠色轉型之路。

 實現繁榮:凝心聚力 共促可持續發展

 畢馬威中國華南區首席合夥人黃文楷表示,畢馬威中國始終堅持將自身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未來,我們將持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支持國家「雙碳」目標,「鄉村振興」「中國式現代化」等重大戰略與決策,以專業服務支持資本市場發展,通過業務實踐來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畢馬威中國首席技術官及創新主管合夥人、管理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劉建剛指出,數碼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及企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多年來,畢馬威中國深耕數字化領域,致力於用數字化服務解決方案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為企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專業力量,從而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數字中國的加快建設。(記者 朱輝豪 通訊員  盧玉東)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