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軍、李瑾、王洪增、劉燕萍聯袂創作 《古意新聲》澳門首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侯軍、李瑾、王洪增、劉燕萍聯袂創作 《古意新聲》澳門首展

2023-04-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4月28日下午,由侯軍、李瑾聯袂津門名家王洪增、劉燕萍,共同策劃創作的《古意新聲》首展於澳門萬豪藝廊啟幕。本次展覽由澳門華夏文化藝術學會和澳門陶然書畫社主辦,澳門老年書畫家協會協辦,並由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鼎助,澳門萬豪藝廊參與策劃和承辦,策展人為李惠紅。展至5月6日。

1682730571163_副本.jpg

 開幕式嘉賓合影

    奇正相生反常合道 融合創新相映成趣

    該展由王洪增、劉燕萍兩位畫家率先提出創意,他們都是寄荃齋三十年的老朋友,都曾積極參與了「我拓我家」和「詩藝盈門」的展事活動,一直希望有機會與侯軍、李瑾進行藝術合作。

    本次展覽以李瑾的拓藝和侯軍的詩書,融入他們的繪畫,或先拓後畫,或先畫後拓,形成作品後由侯軍配詩題跋,這樣就使傳統的國畫藝術與詩詞、書法、拓藝融為一體,在互相碰撞和激發中,奇正相生,反常合道,形成新構圖新趣味新意境。

    侯軍向記者介紹,將這個展覽定名為《古意新聲》——並非妄比前賢,自標高格,而是試圖遵照前賢之理念,探索出一條以古為新、借古出新的藝術融合之路。簡言之,其藝術手法都是傳統的,繪畫無論工筆還是寫意,均力求古雅,詩書亦然。而傳拓術原本就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技藝,比印刷術還要古老得多。當把「畫拓詩書」這些傳統的乃至古老的藝術形式,有機地「拼合」在一起,巧妙地「聚合」成一幅幅畫面,一種煥然一新的藝術風貌便「融合」而成了——從「拼合」到「聚合」再到「融合」,所有要素皆為「古意」,而發出的卻是具有獨特現代感的藝術「新聲」——這,就是主創者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本展的宗旨所在。」

微信图片_20230429090742.png

朱墨錦鯉

    展覽中,《清雅玉蘭圖》吸引了觀眾的注目。據李瑾介紹,近幾年,她喜歡「拓石」,即尋找紋路獨特,畫面清晰的原石,敷紙拓之,深淺濃淡,重捶輕拍,令墨色和形態呈現出人意料的畫面感。這種拓石法在籌備《我拓我家》展品時,曾受到熟識的山水畫家的歡迎,由此成為其拓藝的一個保留品種。這種原石拓片與山水畫的「融合」,可謂天然契合。

微信图片_20230429090628.png

《清雅玉蘭圖》

    然而,其與花鳥畫的契合程度如何?因為沒有藝術實踐,實在難說。李瑾回憶了當時的情景:劉燕萍是一位以工筆為主的花鳥畫家,當李瑾把一組從深圳拓回來的原石拓片,交到她手裏的時候,真不知她會把這堆「頑石」擺布成啥樣。說實話,當微信里傳來這幅新鮮出爐的「清雅玉蘭圖」的時候,李瑾和侯軍都驚喜地叫出聲來——劉燕萍的構思實在太妙了:先把原本橫向擺布的「石拓」豎立起來,頓時那片浩莽蒼茫的大山形貌,幻化為一塊「瘦透丑露」的園林奇石,在淺淡的石痕間,以小篆書「清雅」二字,一下子就把這幅石拓的「身份」給改換了:從粗豪的山野之石變成了清秀的雅園之石。這一妙設,也使配畫的這一叢粉嫩鮮妍的粉白玉蘭,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單純的墨色石拓與精緻的工筆花卉,和諧中有反差,冷色調反襯暖色調,陽剛中浸潤陰柔之美,這塊「頑石」真是被她點化成金了。

    隨着「破譯」的完成,侯軍的題畫詩也就水到渠成了:「玲瓏石自山中來,孤處清園伴雅齋。常思大壑巉岩友,幸有望春抱石開。」繪畫高手總是善於打破平衡,在倚斜中造就和諧,在粗放中展示細膩,在混搭中製造秩序。這幅《清雅玉蘭圖》,就是以「望春抱石」的意象,造境成圖,展現出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的另類的美麗。詩中所謂「望春」者,古時玉蘭花之別名也!

微信图片_20230429091015_副本.png

嘉賓觀展

    濠江之約終如願 獨具慧眼辦首展

    「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傳承與創新的同步,詩意與美感的匯聚,大俗與大雅的銜接……這就是《古意新聲》所力圖呈現的藝術風貌和美學追求。澳門的萬豪藝廊獨具慧眼,早在2018年就約定了此展,這體現出他們的眼光與遠見。應該說,沒有澳門主辦方的鼎助和激發,我們也不會耐住三年疫情的苦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與合力,創作出這些有理念有追求有溫度有新意的藝術品。我們在濠江邁出了第一步。謝謝澳門,謝謝萬豪藝廊!」 侯軍表示。

    作為主辦方,華夏文化藝術學會會長關權昌介紹,四名藝術家展出的五十幅作品,都是他們合作的精品,作品靈巧配合得非常優雅,給人耳目一新感覺。希望通過本次展覽,相互交流與學習,提高兩地藝術水平。

    展館現場,觀眾一邊賞畫,一邊聽着主創者的介紹,如癡如醉,久久不願離開。(記者:黃鳳鳴)

    頂圖: 策展人(左一)李惠紅與四位主創者。

[责任编辑:高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