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做好政策配套 便利北上養老-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做好政策配套 便利北上養老

2023-05-09
来源:香港商報

 特區政府2014年推出「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頗受本港長者歡迎。有消息指,當局最快今年暑假公布擴展計劃,預料先在廣州、深圳和中山設試點,將部分合資格內地院舍納入計劃。港人北上養老並非新鮮事,而在近年灣區內地城市長足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上養老必將更具吸引力。市民希望特區政府早作籌謀,做好政策配套,深化與灣區兄弟城市的協調合作,資源綜合利用,互惠互利,讓有意落葉歸根的香港長者老有所安。

 根據統計處數據,2022年中,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達152萬,佔整體人口兩成,反映香港已成為「超高齡社會」。另據勞工及福利局去年底向立法會提交的資料,截至2021年年底,估算約有85100名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廣東省,十年間增加了85%。這些數字顯示,不少港人選擇在灣區內地城市養老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

 根據有關資料,目前,社會福利署已通過「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讓本港長者入住廣東肇慶和深圳鹽田營辦的院舍。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計劃,時機是適當的,皆因內地的條件較以往更為優厚——近年內地也開始走向老齡化,「銀髮經濟」有了更大發展動力,帶動醫療、保健、安老等業務發展,這無論對灣區內地城市還是香港長者而言,都是極具吸引力的。

 綜合各種因素,比起香港,灣區安老服務可說是價廉物美。據關注這個議題的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介紹,香港院舍成本頗高,政府「買位」每人每月要1.6萬元,護養院更要2.25萬元,反觀內地平均只需4000元人民幣,需要深度護理者亦只需5800元人民幣,費用僅是香港四分之一。同樣重要的是,對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而言,推動港人北上養老有助紓緩長年積成的住屋和醫療問題,有利港府解決「深層次矛盾」。

 鼓勵長者北上養老,立意良好,也要適當的政策配合。現時本港一些既定政策不利於長者北上養老,例如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在緊接申請日期前,不得離港超過56天,這可能導致相關長者擔心喪失領取資格而打消北上養老的念頭;再例如目前合資格的長者,僅可使用醫療券支付港大深圳醫院的指定服務費用,當局大可擴大醫療券的使用範圍至整個大灣區,以及容許支付內地保險費用,增加本港長者北上養老的誘因;又例如在「港澳藥械通」政策下,已有首兩批共19間灣區醫療機構獲准使用本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當局應爭取進一步擴大適用藥物和醫療器械目錄,因為只有增加求醫的便利度,本港長者才有更大興趣北上養老。

 習近平主席去年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這是中央對港府在安老領域的施政要求。希望港府和灣區內地城市協調好,在不過度佔用內地安老資源的大前提下,在每個試點城市選出兩三家院舍,列入「買位」名單,讓有意返回內地的香港長者體驗優質安老服務、安享晚年。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