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多措推進大灣區數據互聯互通 數據跨境流動須順暢有序-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港府多措推進大灣區數據互聯互通 數據跨境流動須順暢有序

2023-05-13
来源:香港商報

    隨着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近年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範疇,數字經濟已成增強發展動能及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環節。而在新冠疫情下,內地與香港的電子商貿快速發展,電子支付及網絡消費等模式越見普及,加快了香港的數字化經濟發展,社會日益關注政府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促進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方面的工作,本報記者近日採訪港深兩地多位專家學者,他們普遍認為,數據跨境流動是建設數字灣區的重要基礎,港粵兩地須攜手從不同方面促進、確保數據跨境流動順暢有序。

    特區政府近年亦推出一系列措施,促進支付金融基建發展、支援企業利用電子商貿擴大業務。若要促進「數字香港」發展,必須從制度着手,由財政司司長親自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擔當了重要角色,委員會已成立四個工作小組,邀請業界就跨境數據流動、數碼基礎建設、數碼轉型及人才發展等四大範疇進行交流,並將在今年內向政府提出具體建議。

    事實上,數字經濟早已成為發展潮流,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建議加強與內地合作,例如在「一區兩園」基礎上與深圳深度合作,以創新、專屬、專項方式研究試行創科合作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資、資金、數據和人員等領域的流通。

    跨境電子商務除了數據流動順暢,資金流通也是重要一環。在支付金融基建發展方面,金管局於2018年推出「轉數快」,並推動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與七間本地銀行共同推出「貿易聯動」平台,為本地及海外參與者提供數碼化的貿易融資服務;又推出「商業數據通」,讓企業能通過統一平台授權付款系統、公營機構或公用事業公司等服務提供者向銀行提供數據作信貸風險評估,提高中小企獲得融資的機會。

    與粵探討數字基礎設施對接

    在加強與內地合作方面,特區政府現時亦與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共同探討粵港數字基礎設施的對接、互認、互連、互通和界面標準化,為日後推行政務服務「跨境通辦」提供相關技術框架支援,促進大灣區政務服務和投資便利化。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表示,已梳理出首批約40項高頻「跨境通辦」香港政務服務給予大灣區內的內地和香港居民,涵蓋稅務、公司註冊、物業及車輛登記、個人證明文件及人才引進申請等。為更方便香港居民使用「跨境通辦」政務服務,當局亦與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商討以「智方便」作為「廣東省統一身份認證平台」實名身份認證管道之一,讓香港居民更便捷地享用廣東省政務服務。

8.jpg

    議員: 應盡早就數據跨境流通立法

    資訊科技急速發展下,數據的重要性變得愈來愈高,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關鍵生產要素和重要資產,而數據的跨境流通,雖然為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推進作用,但它帶來的安全威脅與隱私挑戰也日益嚴峻。世界各地政府近年相繼為數據的應用設立法律框架,冀望在促進數據開放和流通的同時,可以保障普羅市民的權益。

    數據的互聯互通有助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但數據跨境流通涉及安全問題。為了進行監管,內地近年作出多項工作;相對起內地,香港只側重於私隱保護,並未有立法。針對跨境數據議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33條作出一系列規定,但自1995年制定後,至今未正式實施。因此,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先後發布了兩份指引,為落實第33條作事前準備,當中包括2014年公布的《跨境資料轉移中的個人資料保護指南》,以及2022年發布的《跨境資料轉移指引:建議合約條文範本》。

    建好數據基建 為業界帶來實際支持

    儘管香港在跨境數據監管上有不足,但社會各界仍期望特區政府能把握數字經濟的機遇。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黃英豪早在去年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互聯互通及發展跨境電商業務」無約束力議案,他在議案中促請特區政府成立「數字香港」法定機構,搭建和管理香港大數據平台,成為香港與內地有關政府部門就數據互聯互通、電商優惠措施等政

    策事宜的「一站式」溝通聯絡站,全力推動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

    黃英豪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跨境數據流通的關鍵,是要看清楚實際需求,如醫療、營商等都是熱門需求。他舉例說,日後如有港人到粵港澳大灣區養老、就醫,當中涉及醫療數據的互通;而兩地人民的消費數據,也能讓商界了解兩地人民的需要。他認同應盡早就跨境數據流通訂立法例,既能加強互聯互通,亦有助解決私隱方面的疑慮,希望立法會能就這議題,密切地與各方面溝通。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亦向本報稱,跨境數據流通大勢所趨,尤其是愈來愈多港人到內地生活,電子支付、錢包、醫療等方面的應用都需要數據流通,當中涉及身份認證等操作。他強調香港不能將自己「綑綁成死城」,以私隱為由將數據經濟拒諸門外。

    邱達根認為,大數據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香港本身存有優勢,如對內對外的數據流通都很自由。他希望政府可以建好數據基建,包括超算中心,讓初創企業能運用到大數據,為業界帶來實際支持。被問及有關數據流通與私隱的疑慮,邱達根希望當局就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立法,認為這能給予清晰的指引,消除市民的疑慮。

9.jpg

    數據跨境:從深圳到灣區

    基建有基礎技術有積累

    跨境數據在大灣區互聯互通,近年被不斷實踐。去年11月揭牌成立的深圳數據交易所(簡稱深數所)完成內地首單場內跨境數據交易,數庫科技成功與知名境外頭部對沖基金達成數據產品購買合作。截至3月底,深數所已累計完成16筆跨境交易,交易規模居內地第一,在跨境數據流動趟出新路。

    據了解,深數所參與編寫了內地首份《跨境數據流通合規與技術應用白皮書》,重點圍繞金融、醫療、汽車、物流和跨境電商等行業,提出推進數據高效、合規跨境流動的技術解決方案。深數所董事長李紅光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率先構建跨境數據流通及交易風險評估管理等制度機制,搭建以「數據不跨境、算法模型跨境」為特徵的跨境數據可信流通技術平台,加快推進深港跨境數據合作。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燕妮表示,大灣區已逐步形成了以深圳、香港、廣州為數據中心,不斷輻射周邊的產業發展模式,服務器容量和數據存儲量均領先於全國。並擁有深圳、廣州兩大國家級超算中心,且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較強的互聯網發展基礎和技術積累,網絡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為大灣區數據流動提供了堅實的

    技術基礎。她建議,三地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台及數字經濟理事會,協助建立灣區內統一的數據分類審核制度,規範對流動性數據要素的審核要求及監管標準。

    企業跨境數據合規至為重要

    深數所相關部門負責人在詳解跨境交易流程時表示,跨境數據交易流程首先要進行交易主體自審查,其次要通過第三方律師事務所合規評估,最後由深數所對該交易的合法性及合規性進行交易合規風險評估,最終實現跨境交易備案,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對跨境數據業務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及防控。

    日前在發布《跨境數據合規白皮書》的現場,普華永道數字諮詢合夥人葉天斌表示,隨着《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繼落地實施,中國網絡安全與數據保護領域基本法律框架已形成。未來數據法規整改和內容細化、對數據進行分級分類、分行業管理將成為主要趨勢。他認為,企業應履行數據合規義務,規避數據流動風險。(記者黃雪峰、林駿強、童越)

    頂圖:近年,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範疇,數字經濟已成增強發展動能及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環節。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