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書評】談起香港掌故,就想起了魯金-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深港書評】談起香港掌故,就想起了魯金

2023-05-24
来源:晶報

對香港事物有興趣的讀者,大都知道「魯金」這個名字,或在報刊上讀過他寫的文章,或買過他編著的書籍。他是香港著名的報人、作家,稱其為掌故專家更加合適——談到香港掌故,大家就會想起魯金。2023年初,經歷了近三年來世界性的疫情之後,各地的生活逐漸復常,大眾到處旅遊的興致又提高了。香港自不例外,大街小巷又再出現人潮。購物觀光飲食之外,港人生活、街道故事、旅遊景點、歌曲娛樂以及各種軼聞掌故,都有助於認識這座城市,於是「魯金熱」又帶來了另一次高潮。香港三聯書店及時推出一套「魯金作品集」,首先有五種,包括《港人生活望後鏡》《香港賭博簡史》《粵曲歌壇話滄桑》《香港中區街道故事》和《香港廟宇閒談》,這幾本書都可視為魯金的代表作。

1.jpg

魯金作品集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港人生活望後鏡》

2.jpg

《香港賭博簡史》

1.jpg

《粵曲歌壇話滄桑》

1.jpg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

1.jpg

《香港廟宇閒談》

兼顧新聞觸角和歷史眼光

魯金何許人也?較少人知道他原名梁濤,筆名除魯金外,還有魯言、夏歷等。1924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早年曾經在省、港、澳及戰時的韶關各大報章擔任編輯和撰述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定居香港,從事新聞事業超過半個世紀,1995年去世。魯金著作甚多,重要的還有《九龍城寨史話》和關於香港東區、西區、九龍、新界及離島的街道故事等。

魯金留意香港史事,對人物掌故和時代變遷如數家珍,文字通俗流暢,內容豐富有趣。正如我在「魯金作品集」的《總序》中說,魯金掌故之所以有分量和特色,一是能夠兼顧新聞觸角和歷史眼光,二是文獻材料與實際考察互動互補,三是香港事物配合中外發展,不只是香港掌故大師,視他為粵港澳大灣區掌故學家可能也是合適的。

由香港中區街道故事說起

在香港生活和遊覽的項目之一,就是「行街」。大大小小的街道縱橫交錯,展示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訴說着街道的由來與變遷,也承載着城市的歷史及繁華。首先吸引人們注意的,是香港中環百多年來的種種。《香港中區街道故事》選取十幾條有代表性的街道,講述其名稱的由來、有關的史事和掌故,例如般咸道與文咸街同是紀念第三任港督,「紅毛嬌街」「長命斜」「二奶巷」的傳聞等等。

2.jpg

「二奶巷」(安和里)雖隱藏於高樓大廈中,其窄巷本色卻未有改變。

《雪廠街的滄桑》談及人造冰與天然冰的「減價戰」,半山區的麥當勞道(舊稱麥當奴道)與山下的孖沙街有什麼關係?伊利近街是否尚存當年「泥街」的特色?《在霧裡高懸的盧吉道》看香港八景之一的「天橋霧鎖」,還有《夏慤道與海軍船塢的變遷》《旭龢道與羅旭龢的生平》,魯金的文章知識性與趣味性兼有,中區今昔令人大開眼界。

港人生活「望後鏡」

人們常以歷史總結過去,其實也是認識現在,甚至藉以展望未來,時間的推移就是生活的歷程。魯金的《港人生活望後鏡》,既有香港酒樓食肆的掌故、「包辦筵席」的興起與式微、魚蛋粉和雲吞麵的變化,也談到香港中藥鋪今昔及流行一時的小販行當,時移世易,即使在繁榮鬧市如中環,也仍有跡可尋。今日在這裏,顧客仍可品嘗美味的雲吞麵和魚蛋粉,保留特色的飲食小販攤檔,新舊兼有的中藥店舖,和擺賣衣飾雜物的橫街窄巷等等。

1.jpg

在孖沙街擺賣的熟食小販。

1.jpg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昔日小販成行成市的現象今已不復。

《趣怪入時的香港俗語》介紹的舊時「口頭禪」,長者仍然耳熟能詳,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了,例如未聽過、見過「斗零」是什麼。這大概是「代溝」吧,但不妨「溝通」一下,正如很多長者不懂「後生仔」的「潮語」,聽多了就可追上時代。何況舊時的俗語亦有甚多延續性,「爆棚」「爆冷」「搶閘」「頂櫳」「換畫」之類,至今仍是常用語,懷舊和復古是時隱時現的一種潮流哩。

香港是中國文化薈萃的城市,從《百年來香港服裝雜談》可能找到創新的靈感,《流傳社會的手勢語言》可以輔助人們增添會意,《被人遺忘的早期兒童遊戲》回憶失落的童年樂趣,重新包裝和推廣某些兒童遊戲,或有助於現代兒童成長。人們的生活有如一輛行駛中的汽車,在前看的時候,也要兼顧回望的「倒後鏡」。

魯金作品內容的多樣性

香港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多樣化和共融性,在魯金的作品中足以充分地反映來。在市內和鄉郊,大大小小的廟宇,佛寺、道觀、教堂等各式林立,從民風習俗到宗教信仰反映了文化面貌。魯金的《香港廟宇閒談》(原書名《廟在奇中》)用了六年時間寫成,分別介紹港九各區的廟宇及有關的掌故,包括九龍的榕樹頭觀音古廟、黃大仙廟、九龍城侯王廟、鑽石山志蓮淨苑,港島的筲箕灣天后廟、銅鑼灣岳王古廟、灣仔洪聖古廟、寶雲道姻緣石、荷李活道文武廟等,新界的沙田車公廟、青山杯渡禪師廟和青山禪院等,離島的大澳楊侯王廟、坪洲金花夫人廟、大嶼山寶蓮寺等,有如一冊香港廟宇指南,雖然名曰「閒談」,內容卻很是豐富充實。

2.jpg

1958年,由摩利臣向下望,快活谷的賽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魯金的另一本著作《粵曲歌壇話滄桑》分為兩部分:上篇「粵曲歌壇話滄桑」,從歌壇的前身「大八音」說起,分析早期歌壇的興起原因,戰前、戰後歌壇的變化,粵語流行曲的盛行及粵曲復興的趨勢。下篇「早期粵曲歌伶名曲玩家」,分成四輯,以較多篇幅介紹早期粵曲歌伶、早期歌壇名曲與名伶、早期粵曲玩家、早期失明藝人,逐一為讀者娓娓道來。愛好粵曲者固然不可錯過,一般讀者也不妨買來增長知識。

魯金又爬梳古舊文獻、政府公告,並搜集了本地的掌故傳聞,整理而成《香港賭博簡史》,記述了賭博合法化時代的情況,禁賭政策的推行等等。由惡性賭博的種種玩意,轉變成大眾消閒娛樂的部分,社會風氣的移易,從中可以得到說明。

總括來說,「魯金作品集」是香港掌故的集大成系列叢書,可讀性和可信性都很高,用來與香港史著作並讀,相得益彰。香港街道的故事、港人生活的情況、文娛活動的變化等等,都足以加深我們對香港這座城市的體會。周佳榮 作者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