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縱橫】促消費還需加把勁-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經濟縱橫】促消費還需加把勁

2023-05-29
来源:香港商报

 時事評論員 吳幼珉

 中國央行和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今年4月的金融和經濟數據。4月M2餘額為人民幣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該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比3月的3.9%快;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增長11.8%;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85.4%和69.1%;整體消費和投資則尚未活躍。

 內需不足

 4月內地CPI 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1%。雖然能源消費保持增長,中國今年頭兩個月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同比增長23.8%,佔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的19%,從沙特和美國進口則同比減少約5%和14%;3、4月份情況也類同。俄油賣至中國的價錢較低,因而內地成品油價下降,交通價格也朝下。

 產能充裕是中國經濟的普遍現象。同時,線上消費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和商品的市場競爭,汽車、通訊和家用電器、成衣、日用商品等工業產品往往需要通過減價來促銷,消費者持幣待購。長假期旅遊火爆,家用電器卻滯銷,除食品和服務業價格有不同程度上漲外,其他商品均有減價壓力。難以用單月數據來判斷經濟發展態勢,CPI窄漲幅顯示居民消費意欲不強,但該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達34910億元,同比增長18.4%,環比增長0.49%。隨着經濟復蘇,內地今年出現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4月PMI為49.2%;PPI則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5%,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有關;產能充裕和社會消費意欲低,價格和利潤下降,減低了投資意願,都是PPI下降的因素。作為領先指標,PPI下降,顯示二三季度經濟增長仍有阻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稱下階段國內需求回暖,可望推高PPI;惟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乏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PPI短期內仍可能處在下降區間。但隨着國內經濟復蘇,PPI會逐步恢復到合理水平。

 民間投資意欲不強

 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分別為7188億和1.22萬億元人民幣。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住戶貸款則減少了2411億元,包括住戶短期貸款也減少1255億元,反映個人住房貸款變化的中長期貸款減少了1156億元,創下有統計數據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顯示新增房貸整體金額不大,且有大量原房貸提早贖回,折射居民對樓市後市並不樂觀,購房謹慎。

 對房地產開發的投資同樣下降,從1至3月份的5.8%跌幅,擴大至4月的6.2%。內地商品房銷售面積376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4%;1至4月按建築面積計算的新開工面積也同比下降了21.2%。若無發生重大變化,居民和房地產開發商的消極態度,對樓市和樓價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有啟示作用。

 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了4609億元,結餘同比減5524億元。住戶存款明顯回落,減少了1.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0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卻增加了2912億元。居民存款減少的可能解釋包括:一、房地產和股市投資前景不明朗,居民把存款轉去購買理財產品,4月份商業銀行理財規模也的確錄得增長。二、居民把存款拿去償還按揭貸款,提前償還房貸是擔心通縮的一種表現。三、屬於季節性調整。四、信用擴張,貸款和存款會增長,而用存款償還貸款,資產和負債都會減少。正因如此,內地銀行近來減低了存款利率,不僅可鼓勵消費,更由於貸款減少,銀行「水浸」,需要減持存款。為增存貸,內地銀行今年有進一步減存款利率和降準的空間。

 就業問題

 內地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0.4%,比3月的19.6%上升了0.8%。以現在中國人口規模和年齡分布,6%、7%以下的經濟增長率不容易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也就是說很難從根本上改善社會的失業問題,對消費有相當負面的影響。

 去年中國經濟受疫情衝擊,增速出現近半個世紀以來第二低的水平。在此基礎上,今年經濟達標是可能的。一到4月,收入增長仍較緩慢,是受到低消費意欲的影響,經濟轉型短期內也削弱了投資信心。提振消費和投資,需要讓社會對經濟轉型有信心,而利用積極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居民就業和收入,也會是重要的一環。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