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漸湧 港青鍾情漢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國潮」漸湧 港青鍾情漢服

2023-05-30
来源:香港商报

 中西文化匯聚的香港近年颳起了中華古風,不少年輕人對漢服情有獨鍾,將其融入日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放假消閒時,連上學、上班也以漢服示人。他們認為這是華夏文化精粹所在,穿上歷史感滿滿的服裝,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倍增。

微信图片_20230530113558.jpg

lba051826.jpg

 不少香港青年對漢服情有獨鍾。

 近年,「國潮」儼然已成為時下的審美潮流,漢服在內地受到不少年輕人青睞,香港亦不遑多讓,不少年輕的同袍(是漢服愛好者之間互相的稱呼,出自《詩經.秦風》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承先啟後,組織社群致力在香港推動華夏衣冠的復興運動。

 大家都記得,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時指出:「要關心、關愛香港青年人,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lba051821.jpg

 心悅不但自己喜歡穿着漢服,還感染親友成為「同袍」。

 感受中華文明加強身份認同

 以年輕人為主的漢服團體「丹青承南」負責人吳淑英指出,不少香港年輕人初次接觸漢服,皆因其亮麗華美的風格。隨着認識同袍越來越多,便會開始研習、交流漢服的形制、紋樣等漢服相關的事物,過程離不開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了解。當年輕人了解到華夏文明的五千年璀璨歷史,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便隨之而來,自然會加強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更會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這就是漢服獨有魅力和影響力。

lba051824.jpg

 伊恩覺得穿着漢服很有歸屬感。

 吳淑英13歲時受到「漢服復興運動」前輩王樂天啟發,開始對漢服產生興趣,並自行縫製,「當我對漢服探究愈深,便發現服裝每一處細節都有着它的含義,使我更積極地追尋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根。穿上漢服那刻是自豪的,感覺穿上了中華民族的璀璨,感到華夏文明是如此的偉大絢爛。」現在吳淑英平時穿的都是漢服,衣櫃內擺放着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服飾,她會因應心情和出席的場合揀選穿着。

lba051822.jpg

 月凝覺得穿着漢服能表達出「我」的生活。

 香港是華洋雜處之地,不少港人受西方事物影響,對漢服不太熟悉,對於穿着得比較特別的就會被當作異類,有的人認為漢服是「古董」、是「老土」的服裝,只是藝人在電影、電視裏穿的戲服;有些人認為漢服只是「古裝Cosplay」,只適宜在古色古香的公園「打打卡」而已。

 家人受感染嘗試穿着漢服

 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心悅,受到武俠和古裝劇薰陶,自小想穿上戲服,扮演一眾角色,現在漢服已成為她日常服飾。「中二時在社交平台上初次接觸到漢服便喜歡上它。購入第一套齊胸襦裙後,家人曾嫌它是引人注目的奇裝異服,極力反對。隨着我對穿着漢服認識多了,能在人前展現漢服的美態。現在不但吸引身邊朋友嘗試穿着漢服,就連爸爸也願意試穿,甚至主動與親友聊起我穿漢服的事。」

lba051823.jpg

 混搭古今衣物方便日常穿着

 事實上漢服是宜古宜今的。有同袍崇尚復原風格,從髮飾到妝容,演活古畫陶俑;亦有同袍選擇混搭古今衣物,亦方便上班、上學穿着,展現獨特個性。

 自小喜愛中華文化,愛看古裝劇的伊恩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漢服,現在不論逛街、上班都會穿着漢服,她說:「我覺得穿着中國的傳統民族服飾很有意義,很有歸屬感。」

lba051825.jpg

 對漢服同樣情有獨鍾的鍾月凝認為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不僅代表了華夏千百年來的審美,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她說:「日常穿着漢服令我在生活中更能展現自己,表達『我』的生活方式。」(文/圖 馮瀚文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