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放眼大灣區 解香港安老難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有一說一】放眼大灣區 解香港安老難題

2023-06-05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方想

 香港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在內地生活或養老。特區政府日前與廣東省民政廳達成協議,共同推進粵港兩地養老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與優勢互補,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強調會繼續推動與內地城市在福利服務等範疇合作,為有需要市民提供適切支援,這是務實可行的做法。本港人口老化面臨嚴峻挑戰,解決的方式不能囿於自家「一畝三分地」,而應放到大灣區一體化的高度來謀篇布局,特區政府要大膽探索創新制度,積極對接內地給予港人福利待遇的政策,完善相關支援配套,切實推動福利北上,為解決香港安老問題多開一條路,讓長者可以選擇多種養老方式。

 安老是香港難題之一。現時本港約有150萬65歲以上人士,預計未來每年會增加8萬名長者,5年後人口比例會由現時的每5人有一個長者,變成每4人有一個長者。與此同時,本港養老面臨院舍宿位和人手兩方面的短缺。據推算,預計到2032年,本港65歲或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46.3%至220萬,惟現存7.42萬個安老院舍宿位的供應同期僅增加0.24%,屆時將缺乏超過6萬個長者居所。很顯然,單靠香港本地,很難滿足安老需求。

 由於香港安老服務供不應求,近年越來越多長者選擇回內地養老。據勞工及福利局向立法會提交的資料,截至2021年年底,估算約有85100名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廣東,10年間增加了85%,顯示大灣區有很大的空間擴大安老服務。特別是內地養老院對本港長者有兩大吸引力,一是醫療水準高,大灣區的廣東省是全國三甲醫院數量最多的省份,有122家,佔全國總量的8.45%。二是內地養老院空間大、設施一應俱全,而且收費比香港低很多,能有效提高長者的生活質素,何樂而不為。

 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

 近年來,廣東將「大灣區養老」融入粵港澳協同發展空間,聯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養老事業與產業協同發展,對港澳服務提供者來粵興辦養老機構在市場准入、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方面與內地機構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已有7家香港服務提供者開設或運營的養老機構。早前廣州南沙區率先向港澳長者開放養老床位,首批提供50個專屬床位,以及本港社會福利署通過「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購買院舍供長者自願入住廣東肇慶和深圳鹽田營辦的養老院,均顯示兩地有意擴大合作,在灣區融合發展中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值得肯定。

 特區政府在推動長者灣區安老方面,還可以更進取。目前香港長者到灣區內地城市養老的主要顧慮,是福利北上涵蓋的範圍仍不足夠。例如香港長者醫療券只適用於港大深圳醫院,但是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卻不在適用範圍內;兩地適用藥物和醫療器械有差異;福利津貼「過河」仍有一些限制等。當局應大膽破除限制,全面擴大和推動福利北上,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並與內地在養老服務產業的4項「灣區標準」,即《養老機構認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顧指南》、《旅居養老服務總則》、《旅居養老基地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指南》,以及《養老機構探訪管理規範》進行深入對接合作,按照香港長者的居住地分布,在灣區內地城市較多港人聚居的區域建立或購買安老院舍宿位,購買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為港人提供更多退休養老的優質選項,讓有意返回內地的長者體驗優質安老服務。放眼大灣區解決香港難題,無疑是切實可行的選擇。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