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建言】成立孤獨委員會 加強支援獨居人士-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民意建言】成立孤獨委員會 加強支援獨居人士

2023-06-22
来源:香港商報

 黃遠康

 近月香港發生多宗獨居長者倒斃家中而未獲及時處理的個案,再次引發社會對於如何加強支援獨居人士的討論。在獨居長者人口高達18萬,而社會人口老化的問題又迫在眉睫下,實在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提高對有關議題的關注。

 獨居人士的自理能力固然是一個問題,但是他們的精神健康和社交活躍程度也同樣令人憂心。去年,有組織發現雖然香港的自殺個案有所減少,不過長者自殺率則呈上升的趨勢,60歲或以上的自殺個案佔整體宗數超過四成,創下近50年的新高。雖然有關現象可能與疫情期間實施的各種社交距離措施造成人與人之間減少見面和聯絡,以致容易產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有關,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社會復常後因孤獨感而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

 增加患病風險 窒礙社會發展

 事實上,孤獨感問題並不限於長者身上。前年,香港青年協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近2800名受訪者當中,約47%青年認為自己感到孤獨,亦有接近70%青年認為自己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所困擾。而在現今社會日趨開放下,選擇單身的市民愈來愈多。根據統計處的資料顯示,香港未婚人口高達190萬,其中40歲或以上的就多達50萬,意味在人口老化的浪潮下,未來數十年的時間裏獨居以及社會孤獨感的問題將會不斷惡化。

 全球都有學者針對孤獨感對個人和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他們指出,孤獨感會增加個人患上抑鬱、情緒病、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風險,降低免疫系統活躍程度,提升患上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等的機會,嚴重損害個人健康狀況。此外,當社會瀰漫着與孤獨感相關的負面氣氛,亦會增加自殺的風險。同時,社會資本,即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和信任也會逐步下降,不利社會發揮關愛互助的精神。而當人變得疏離、冷漠和孤獨,就更易抗拒與外界接觸,甚至出現拒絕工作的情況,進而減少勞動人口及窒礙經濟發展。

 為了改善孤獨感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多國政府積極開展行動應對。以英國為例,由於當地有研究發現在全國約6000萬人口中,多達9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並且每年因為各種疾病及自殺問題而直接造成300億英鎊(約270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因此,保守黨班子在2018年設立「孤獨事務大臣」,就如何改善社會孤獨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投放資源及開展項目。

 減少社會偏見 鼓勵人際溝通

 英國政府開展兩項大型的計劃,分別是「談論孤獨感」(Let's Talk Loneliness)及「認識你的鄰舍」(Know Your Neighbourhood Fund) 。前者的目的,就是鼓勵社會各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看待孤獨感的問題,避免因為對有關問題的刻板偏見而產生羞恥感,從而拒絕承認有解決問題的需要及接受輔導服務。而在過去5年,就有超過100萬名民眾參與有關活動,逐步改善社會大眾對孤獨感的看法。

 至於後者,則交由地方政府按照實際需要鼓勵群眾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以增加互動和交流。以列斯為例,當地推出「開心的士」計劃(Happy Cab),透過公共交通工具讓同一個社區的人可以增加見面和傾談的機會,更多乘坐同一班車參加不同的社交活動;另外,亦有其他城市撥出鄉郊的政府用地,讓居民自由在土地內種植不同農作物,藉此增加大家互相認識和交流的機會。由於有關計劃已經實施近五年,在未來英國政府更會進一步細化服務的目標對象,將資源集中在幾個孤獨問題相對較大的群組,包括年輕人、有認知或心理問題的長者、性小眾人士、低收入及失業人士,希望更加精準地針對及解決問題。

 除了英國之外,同樣面對社會老齡化、自殺問題嚴重、單身率高的日本亦在2021年設立「孤獨事務大臣」,專責促進民眾之間的互動。既然愈來愈多地方都開始高度關注相關議題,香港亦應該趕上步伐,及早應對問題。筆者建議,相較於成立一個新的政策局以調撥資源,可以先邀請相關人士,如心理學家、社工、學者等等成立委員會進行諮詢工作,促進政府、商界及民間共同協作,就解決社會孤獨感問題提出建議。他們也可以與房屋署及非政府團體加強合作,收集公屋區內獨居人士的名單,交由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個別跟進及輔導。

 社會人口老化,加上科技急速發展令人與人之間容易變得疏離,着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特區政府必須以長遠的目光及靈活的手法處理問題,才能真正「排解民生憂難」。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