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高層研判經濟形勢 為何強調兩個「關鍵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經濟觀察】中國高層研判經濟形勢 為何強調兩個「關鍵期」?

2023-07-07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6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會議指出,中國正處在兩個「關鍵期」。

 其一,經濟恢復的關鍵期。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明顯,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預計二季度增速將快於一季度。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投出「信任票」。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高枕無憂。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仍對中國發展帶來諸多影響。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中新社記者說,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弱復蘇」階段,經濟內生動力和社會有效需求還需呵護補強,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特別是應充分估計三季度、四季度經濟增長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

 考慮到目前中國宏觀經濟修復的形態、節奏與力度,各方普遍認為,社會有效需求還需宏觀政策繼續呵護與刺激,宏觀政策的協同性、組合性、針對性、有效性仍有提升空間。

 2023年「進度條」過半之時,官方釋出明確信號:採取更加有力措施,穩住經濟恢復「下半場」。

 此前,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台、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

 本次座談會上提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及時出台、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

 「及時」「抓緊」「加強」「最大限度」......在這些頗具緊迫感的表述背後,中國正加快出台和有序實施更有力的一攬子政策措施。

 龐溟認為,當前中國逆周期政策穩信心、穩增長、擴內需效果較明顯,經濟邊際改善和穩定恢復態勢仍未改變,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大概率可以實現。

 其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

 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之時,亦是轉型「窗口」打開之際,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被提上日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原磊指出,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的經濟體,無一例外都擁有一個龐大且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眼下,全球價值鏈加速調整,大國競爭日益激烈,哪個國家具備更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哪個國家就會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此外,在多重挑戰交織背景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糧食、能源、資源供應的需要。

 但越是關鍵,越應有序。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按下「加速鍵」同時,傳統產業仍是中國製造業主體,且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不能被簡單貼上「低端落後」標籤,一「退」了之。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潔對此撰文稱,要引導和支持量大面廣的傳統行業企業與時俱進,積極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改造升級,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對於升級困難但又具備轉型條件的,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及時推動其轉型發展,通過轉型與升級共同發力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打造競爭新優勢。

 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卻也不能貪大求洋、盲目發展。鄭潔表示,要堅持穩中求進,在謀劃發展戰略、集聚高端要素、優化市場環境、培育產業生態等方面持續發力,藉助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對重大戰略產業、未來產業要抓緊謀篇布局,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