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峰遠眺】香港如何打造國際文化之都-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鑪峰遠眺】香港如何打造國際文化之都

2023-07-13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國家「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中央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貫徹「一國兩制」、謀求更高水平發展以新使命。

 有一種觀點稱,香港早已是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順着既定路向走下去,自然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它忽視甚至無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香港既有的東西方文化薈萃,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前形成的,是由港英政府主導的,具有兩大特徵:其一,對香港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西方文化;其二,對美西方文化的崇拜,壓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形成這兩大特徵有兩個因素,首先,是英國殖民者1841年佔領香港島時,香港島以及九龍半島大體是一個漁村,人口少,中國傳統文化欠發達。在如斯基礎上就有第二個因素,即:英國殖民者用西方文化塑造香港。

 香港社會須推行文化「去殖化」

 中央要求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已呈現、而且愈益深化的背景下,是在香港實踐「一國兩制」進入了實施《香港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新時期。因此,香港社會必須首先適切地推行文化上的「去殖化」,對英國人移植於香港的西方文化「去蕪存菁」,同時,樹立關於西方文化的全面認識。

 我們不是關於香港歷史的虛無主義者。英國管治香港所形成的文化,對香港發展作出過貢獻,在廣義上,是人類文化百花園中的一類。我們所反對的,是脫離歷史真實地加以吹捧,亦即貶抑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存在。

 從16世紀到20世紀,世界的重心在西方(歐美),西方文化被認為優於東方文化,西方藝術也被視為高於東方藝術。但是,弔詭的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及其他東方文明古國時,肆無忌憚地搶掠東方文化藝術品,其中聞名於世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圓明園遭八國聯軍洗劫殆盡。至今,在美西方國家著名博物館裏,從中國掠去的珍寶被奉為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解釋這一現象的鑰匙,在於文化包含兩部分,一部分與意識形態密切關聯,甚至本身屬於意識形態;另一部分與意識形態聯繫疏鬆,甚至與意識形態無關。美西方國家認為,就與意識形態相關聯的文化藝術而言,西方高於東方,但它們同時欣賞東方與意識形態關聯疏鬆甚至無關聯的文化藝術品。

 這就容易理解,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何以建造香港故宮博物館、加強西方著名博物館珍藏品前來香港展覽為起步。但是必須指出,如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使中國與美西方國家關係進一步惡化,那麼香港博物館向美西方國家商借稀世珍品前來香港展覽,將遭遇阻礙。

 西方不亮東方亮。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就香港而言,固然希望擴展與美西方國家的文化藝術交流,遠不止於博物館藏品交換展出。然而,交流從來是雙邊的,不能一廂情願。

 應加強與非西方國家文化藝術交流

 今天,文化藝術在國與國之間交流,被視為政府外交的一部分或民間外交活動,即使與意識形態聯繫疏鬆甚至無關聯的作品或活動,都無法避免為國際政治格局巨變所牽連。最近的事例是,俄烏衝突發生後,美西方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古典芭蕾《天鵝湖》等文化藝術經典作品,竟然也被美西方社會封殺。

 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應當明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一名稱中的「外」,不僅指美西方國家,而且包括東方國家。在世界上近200個國家中,絕大多數是東方國家。在它們中間,有的擁有雖然間斷卻十分古老的文化藝術,例如埃及。有些形成獨特文化藝術傳統,例如伊斯蘭文化藝術。習近平主席倡導「一帶一路」偉大工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都貫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宗旨。國家高度重視與非西方國家的全面聯繫。香港發展中外交化藝術交流中心應當加強與非西方國家文化藝術交流。特區第六屆政府應爭取中央支持,舉辦伊斯蘭文化藝術交流年或月一類活動。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