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國家第十個「全國低碳日」,最近高溫持續,來南沙參加一場綠色低碳宣傳活動。當天,南沙舉行2023年全國低碳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主題科普游暨南沙區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一周年活動。本次活動由區生態環境局與區發展和改革局共同主辦,廣州市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宣傳低碳發展理念,普及應對氣候變化知識,提升公眾低碳生活意識。記者了解到,南沙獲得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資格近一年以來,氣候金融產品不斷創新,成立廣州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參與人員遊戲中獲取「碳幣」
在活動中,參與人員現場參觀珠啤綠色工廠,隨後,大家通過「碳中和天平平衡遊戲」「環保低碳知識套圈遊戲」等小遊戲,獲取「碳幣」以贏得獎品。據悉,企業將其光伏發電項目產生的碳減排量捐贈給碳普惠平台並折算成碳普惠碳幣,通過打卡、遊戲等環節獎勵給群眾,群眾在碳普惠平台兌換獎品。「這樣的活動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綠色生產和低碳經濟。」一位參與人員告訴記者,未來他將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綠色環保貢獻自己的力量。
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稱號。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南沙區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並於2022年8月,成功獲得首批試點資格。在試點建設的近一年時間裏,南沙牢牢把握《南沙方案》賦予的新的使命與定位,形成政策合力,氣候投融資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南沙將繼續利用好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力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氣候投融資經驗,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作出南沙貢獻。
廣州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中心成立
記者了解到,試點近一年來,南沙氣候金融產品不斷創新,成功發行包括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項目運營的綠色債券、全國水資源領域首筆綠色政府專項債券、首筆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綠色債券等在內的多個「首單」綠色債券;上線全國首個碳中和融資租賃服務平台(已落地21個項目,業務規模達53.5億元,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326.5萬噸);6家企業獲批QFLP試點,獲批額度超155億元人民幣,儲備投資項目108項,重點投向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廣州期貨交易所成功上市工業矽期貨和期權,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金屬期貨品種,並獲批開展碳期貨品種研究,有力支撐南沙試點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同時,南沙成立廣州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中心,依托該中心與港、澳機構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探索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中心。南沙還全面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建設,與銀行、券商等境外機構在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方面達成戰略合作。此外,南沙還啟動全國首棟氣候投融資大廈——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二期建設,將會承載氣候投融資發展,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專家智庫、第三方服務機構集聚。
連結:科普小知識:什麼是碳普惠制?
碳普惠制是2015年廣東首創的聚焦促進公眾和小微企業碳減排的創新性制度,由廣東省碳普惠創新發展中心負責運營實施。碳普惠制指的是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並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這個機制旨在向大眾普及低碳知識,推行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推廣使用低碳產品、技術。
隨着碳普惠制的產生,一種新型的流通憑證也隨之而產生了,它就是碳幣。碳幣是由減碳量產生的虛擬兌換積分,用於向註冊用戶發放低碳獎勵。碳普惠電子平台記錄每位用戶的減碳量,都會被換算為相應量的碳幣,發放到用戶的賬戶。用戶需要用自己持有的碳幣,去碳普惠平台兌換獲得消費優惠。(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舒霞 林曉玲 攝影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