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消費券可否年年派?-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消費券可否年年派?

2023-07-17
来源:香港商報

新一期2000元電子消費券昨發放,不少人馬上開心消費,市面氣氛熱鬧,進一步帶旺了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表示,今次發放的消費券讓約650萬人受惠,將為市道注入額外約130億元的消費力。市民和商家均樂見消費券帶來的實惠及正面經濟效益,當然希望政府日後繼續派,但消費券可否年年派呢?恐怕還得好好計計數。

自2021年起,本港先後三次派發消費券,前年5000元、去年10000元、今年5000元。這三年,新冠大疫情持續衝擊,為抗疫,本港封關多時,猶如孤島,經濟陷入深度衰退,百業困頓,旅遊、零售、住宿及餐飲等行業更是淪為重災區,市民普遍感到「日子不好過」,信心嚴重不足。直到今年初才通關復常,逐漸走出疫情,經濟步入復蘇,當中經歷的困難史上罕見。

在此特殊時期,當局「破格」推出消費券計劃,旨在及時為市民排憂解困,刺激本地消費和拉動經濟增長,是一項有益嘗試,亦取得了較好效果。消費券面向全民,起到貼身、即時、實效的惠民作用,幫助市民緩解生活負擔,也最大程度地啟動消費市場,釋放「乘數效應」,為本地經濟注入動力。而且還發揮了溢出效應,有力推動社會邁進電子支付新世代,讓電子支付更趨普及,覆蓋面更廣。據統計,三年來累計個人電子儲值支付賬戶新增逾1300萬個,企業賬戶新增逾22萬個,進一步加速深化企業數字化營運,助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及增加收入。應該說,消費券的發放乃一舉多得,廣益社會的好措施,受到普遍歡迎。

同時亦要看到,消費券畢竟是特殊時期下的特殊嘗試,屬於短期刺激措施,始終非長期政策。一來,年年派發對公共財政有沉重壓力。香港自2019/20年度起連年財赤,過去三年抗疫和紓緩開支高達6000億元,財政儲備也由2019年3月底11616億元,跌至2023/24財政年度的7629億,未必能長期負擔。二來,消費券效應已不如疫情時,刺激經濟的作用有邊際遞減跡象。今年4月派發第一期消費券的時候,不少商戶已覺幫助大不如疫情時,認為提振經濟的效果在減弱。有市民坦言,經過幾次派發消費券之後,不會因為額外多了一筆錢就去消費。早前被問到是否最後一次派消費券時,陳茂波已經坦承,往後須視乎社會經濟民生情況,但消費券涉及財政開支不小,「好難成為一個恒常計劃」。

隨着香港復常復蘇,全民派發的消費券已完成歷史使命。雖然如此,政府仍可總結經驗,考慮一些其他方案,包括嘗試將消費券與精準扶貧,以及支援特定行業結合起來,繼續發揮消費券的效用。例如針對部分低收入人士,繼續以消費券紓緩其生活困難。再如,當一些行業或市場受到較大衝擊時,政府可以通過消費券的發放,催谷消費及擴大提振效應,為行業及市場提供「定向」支持,起到幫助紓困和助力發展的作用。消費券措施帶來了不少啟示,即如何將「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推出更多有效的政策工具,以助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