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覓地建屋 關鍵在落實-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覓地建屋 關鍵在落實

2023-07-24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土地及住屋問題積存已久,社會各界對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應對房屋及經濟發展所需,期望甚殷。政府追落後追時間,持續推進多項土地供應、增供安居之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已經鎖定7300公頃土地的供應,及未來十年約3300公頃的「熟地」供應,承諾加快造地建屋。相關措施若能一一落實,有助緩解房屋問題。惟要解決「住」的問題,任務依然艱巨,當局仍須全力以赴,久久為功,拿出實質成績,令市民有感,以及看到清晰和可量化的供應進度,充分體現「以結果為目標」。

 現屆政府致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工作進取,漸見成效。提量方面,確定了7300公頃土地的供應,超出《香港2030+》報告預計2019至2048年間6200公頃的土地需求。公屋輪候時間,由去年的高見6.1年,回落至最近的5.3年,團結香港基金預測,未來5年如果包括簡約公屋在內的公營單位如期落成,2026/27年度公屋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有望縮短至4.6年。至於私人房屋,未來5年平均每年約有1.9萬伙供應,比過去5年平均1.82萬伙改善,顯示政府覓地建屋的努力獲得較好的進展。

 提速提效方面,立法會早前通過《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精簡了城市規劃、收回土地、填海、道路和鐵路工程等法定程序。精簡措施落實後,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熟地」由最少六年減至四年,新發展區等大規模項目則由十三年大幅減至七年。此外,政府加強應用先進建築技術及創新科技,增加建造業人力供應,這些都有助縮短建造時間,令房屋單位有望提早落成。

 市民樂見房屋問題得到改善。惟須指出的是,目前取得的成績還很初步,要改變土地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道路漫長,當局還要積極作為。根據最新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政府目標是在未來10年提供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不過在頭5年僅可供應約12.8萬伙,後5年才可提供合共約23.2萬伙,仍是「頭輕尾重」,基層住戶等待上樓「需時」。而未來十年3300公頃的熟地供應,超過一半將來自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當中涉及收地、填海、規劃和建設等諸多環節,以及大量的資金及人力物力。政府在具體推動造地的時候,過程繁複,挑戰多多,要克服重重關卡障礙,稍有不慎容易導致拖延,房屋一日未落成,市民始終擔心能否找數。

 在增加土地房屋供應上,政府辦法要多、思路要廣、效率要高、見效要快,努力達至穩定和可持續,幫助市民早一些上樓。同時亦不能忽視基層市民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需求,通過建設簡約公屋、推出過渡性住房等方式,加快短中期房屋供應,對幫助劏房住戶解燃眉之急有正面作用,值得肯定和支持。另外,政府要着力做好解說工作,特別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將整個提速後的發展周期清楚展現出來,釋除市民疑慮,並將規劃落實到位,覓地建屋說到做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