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香港旅發局早前公布上半年訪港旅客人次,累計近1300萬,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同期約四成左右。香港是區內熱門旅遊城市,疫情前的2018年是訪港遊客數量的高峰,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5%,就業人數約257000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約6.6%。但必須承認,近年香港旅遊業面臨景點老化、創新不足等問題,需要有勇氣破而後立。
不能再吃美食購物天堂老本
疫後復常以來,香港和內地人員往來逐漸熱絡,相比內地旅客南下旅遊,港人北上的熱度似乎恢復得更快。近期多家媒體先後報道,港人每逢假日就北上打卡,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吃小吃、喝奶茶、蒲酒吧,跨城消費持續升溫。就連購物都出現「反向代購」壓倒「來港代購」的現象,值得港人反思。
首先,我們必須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繼續吃老本。香港大部分景點已經老舊,吸引力今非昔比了。在客源方面,內地經濟條件稍好的居民一早就來過香港多次,缺乏新鮮感。但今天旅遊業界談及推廣香港遊,仍然抱着「美食天堂」「購物天堂」這些老掉牙的名堂,殊不知現在內地一線城市美食早比香港更多更廣,而且不斷推陳出新,網購的發展也讓消費者足不出戶買遍全球,昔日的「天堂」早已跌落凡間。
我們應該針對客源的改變發展一些特色旅遊。從內地疫後旅遊復常的情況觀之,現在的旅遊早已不是過去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消費主力的80後、90後一代,是有文化、有見識的一群人,也多數已為人父母。因此各地景區都紛紛推出一些結合文化體驗、自然體驗、親子學習特色的旅遊項目。香港旅遊業界也應該想想這方面可以如何作為。
香港有着豐富的自然景觀,70%的土地是郊野公園,保存大自然的原始風貌,這其實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特區政府在疫情期間也曾經推出「綠色生活本地遊鼓勵計劃」,但當時更主要是拯救因為疫情而陷入困境的旅遊業界,所舉辦的本地遊也以低端平價遊為主。
事實上真正崇尚自然體驗的旅遊必然是高端旅遊。因為自然風光的容量有限,如果大批旅客來觀光,人聲喧嘩、垃圾處處,還有何自然風光可言?例如內地富裕階層會去東非草原看動物遷徙,類似的旅遊都是十分昂貴。一來成本高,二來絕不能搞人海戰術,如果來看的遊客比草原上遷徙的騾馬還多,那是來看動物遷徙還是看人類遷徙呢?香港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在這方面的旅遊收入卻極少,停留在背包團的客源,頗為可惜。
港深海岸海島遊相得益彰
另外,香港與深圳山水相連,可以攜手發展海岸旅遊。深圳有長達271公里的海岸線,東部沿海地區有20多個優美的沙灘,其中大鵬半島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香港新界東北的郊野公園與深圳東部連為一體,有着極好的條件發展海上遊、海島遊活動。隨着兩地通關日益便利,港深兩地可以合力將東部海灣打造為一個景區,以港深聯程的魅力吸引向海旅客,兩者相得益彰。
內地客源在過去三年由於疫情沒有出境旅遊,疫後出境遊大爆發方興未艾。在這方面,香港應該趁勢做好出境旅遊的中轉站角色,做好出境旅遊產品的策劃、管理。這個角色就像甘肅省的蘭州一樣,其實蘭州市本身的旅遊資源不多,但西北的張掖、敦煌、青海、新疆卻有着豐富旅遊資源,蘭州作為西北旅遊的起點,每年也吸納大量遊客,那就是一個集散地。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國際機場,機場三跑也積極投入使用,政府應該加快輸入航空業人手,提升航空業的容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多建設跨境候機樓,便利大灣區居民「經港飛」。
總而言之,東方之珠的璀璨魅力需要不斷注入新的內涵、新的增長點,才能在遊客心目中歷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