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觀•物——兩宋書籍設計》:探索書籍秩序背後的社會秩序-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書評】《觀•物——兩宋書籍設計》:探索書籍秩序背後的社會秩序

2023-08-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儘管書籍設計的概念到現代才形成,但書籍裝幀設計的實踐古已有之,書籍演變史更是一部媒介變革史,其發展與整體文化有着互動關係。技術變革、文化發展、社會環境變化帶來書籍設計形態的變化,深刻影響着人類閱讀和認知行為。

 近日,由深圳文化學者岳鴻雁撰寫的《觀•物——兩宋書籍設計》一書,回到與現在同樣經歷巨大技術變革的中國雕版書籍的黃金時代——兩宋(960—1279年),以兩宋書籍設計為研究主體,探討其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尋找宋代思想和技術變革對書籍設計的影響,分析了宋代思想觀念、創新和產品的循環過程如何推動當時的社會創新,兩宋書籍視覺秩序如何建構和表徵當時的文化秩序,以及其對今天書籍設計的啟示。

 作者岳鴻雁博士認為,書籍是一種文化載體,書籍秩序的背後其實是一種信息秩序,更是一種社會秩序。從這個意義而言,思考書籍以及媒介的設計顯性表達,其實也是在透過設計表象思考我們當下社會的文化秩序。

 據岳博士介紹,宋版書與宋畫、宋瓷一起代表着宋型文化。在今天,宋版書因其刻印精美和存量極為稀少(現存4000種左右)而具有獨特的收藏價值;同時其裝幀、版式、字體、材質、美學也極具風格,成為後世楷模。在形式之外,宋版書設計傳達了有關整體性、秩序、對稱、互補、陰陽、動靜、留白、境界、參合併觀等視覺理念,不僅是信息的整合,而且是技術和美的融合、美感和情感的表達,是宋代中央政府從上至下為建立文化秩序而形成的一種視覺秩序,亦集中體現了視覺秩序與文化秩序之間的體用關係。

 本書分為九章,作者以為什麼研究宋代書籍為源,系統分析了兩宋書籍的社會背景、觀念、制度、形態、版式以及背後傳遞的觀物設計思想和美學價值,還爬梳和整理了國內外現存宋版書,其附錄中的兩宋書籍分析也是非常珍貴的宋代書籍裝幀研究史料。

微信圖片_20230808173112.jpg

 《觀物—兩宋書籍設計》岳鴻雁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3年5月

 「一頁宋版,一兩黃金」,本書封面設計上,選用了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作為書名的字體,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字體,體現了宋代獨特的時代審美趣味;並以宋代木刻書中的元素和古籍圈注符號作為點綴,右側書法來自邵家聲老師。在宋代書籍裝幀設計中,觀•物是起點,亦是終點。觀•物是連接設計和傳播的橋樑,封底通過與「觀」相關的詩詞,展現了本書是在觀•物設計理念的統攝下建立的方法論和價值觀。

 據了解,岳鴻雁現就職於深圳市創意文化中心,主要關注並積極研究視覺傳播、城市與閱讀文化、設計美學等相關領域,在《科技與出版》等CSSCI期刊以及ICA等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多篇。岳博士在傳媒和出版領域有着豐富的工作經驗,先後參與策劃編輯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大型非虛構圖文系列《我們深圳》系列、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Discovery旅行者環球精選指南系列》;編輯出版《八萬四千問》《中國傳媒風雲》等圖書,翻譯《尋找塞繆爾•羅》,參與撰寫《傳統文脈與現代設計體用》。

 在討論撰寫本書的緣由時,岳博士向記者談到:「之所以選擇這個關於宋版書的研究,首先是因為我在復旦的碩士學習畢業後,一直從事出版工作,有不少書籍出版經驗,另外一個原因是綜觀中國古代,宋朝在美學和技術變革方面都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近現代很多學術大家都曾經肯定過宋代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性。」

 兩宋期間出版印製了大量的書籍,其外在特徵,如天頭、地尾、豎排、魚尾、板框、字體、負形等奠定了中國古代書籍形式的基礎,其對比、平衡、參合併觀的內在特徵反映了中國古人的文化秩序觀。在本書中,作者將書籍的內在的文化秩序觀與外在形式特徵視為中國人觀物思維方式的體現,並將其總結為觀物設計。

 「我首先從宋代的社會文化入手,了解宋代書籍設計的背景特徵。整體上,兩宋的環境呈現了文治化、平民化、理學化、通俗化和科技普及化的特點。經歷了唐宋轉型,從相對外放的唐文化,轉向相對封閉、內斂的宋文化。從五代的動亂中,進入一種尋求政治穩定,建立文化秩序的社會狀態。此時雕版印刷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最初應用於宗教傳播到廣泛應用於儒家典籍、文學作品以及生活用書,是兩宋書籍出版的前提條件,同時也隨着書籍的廣泛出版傳播,發展到鼎盛。」

 岳鴻雁還向記者表示:「書籍設計不是排版,不是封面設計,而是要對書籍的內容做一個整體的策劃,跟編輯一起把書籍呈現出來,呈現出一個更好的閱讀體驗。」(記者 楊琪)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