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力爭到2025年,惠州大亞灣實現人才總量超15萬人-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有片∣力爭到2025年,惠州大亞灣實現人才總量超15萬人

2023-08-21
来源:香港商報網

    8月21日,記者在惠州大亞灣舉行的「灣有引力 惠聚優才」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區力爭利用5-10年時間,全力將大亞灣打造成為惠州人才強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區,人才隊伍規模、結構、效能實現由「匹配適應」向「引領支撐」大亞灣經濟社會發展轉變,提升大亞灣人才發展競爭力、影響力、輻射力。到2025年,全區人才總量超過15萬人。

    實現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雙螺旋」上升的「磁場效應」

    近日,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印發《關於高質量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實施意見》(以下稱《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35年,在石化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主導產業領域和「卡脖子」技術領域集聚一批領軍人才、創新團隊、能工巧匠。

2、發布會現場.jpg

發布會現場

    記者注意到,《意見》緊緊結合大亞灣臨深、沿海地理位置和產業平台建設,建立了一條符合大亞灣實際的人才發展路徑。西進承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技術、人才等要素溢出,南向深度參與沿海經濟帶建設,加強與沿海城市在綠色石化、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漁業等方面人才跨區域協同合作。

    「大亞灣未來可期,並亟需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大亞灣區黨工委委員、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陳智明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大亞灣區正重點圍繞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加快建設臨深千億級新興產業園等產業平台。打造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推進惠州市綠色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埃克森美孚研發中心建設,大力支持中大惠院、惠大化工研究院等機構提質增效。為此,大亞灣要實現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雙螺旋」上升的「磁場效應」。

    據介紹,該《意見》包括6個部分。作為大亞灣人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既延續升級了原有政策,也提出了許多創新性舉措。

    其中在六支人才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中,該《意見》指出將重點圍繞引進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作出政策設計,採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辦法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支持。在打造一支支撐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能人才隊伍中,將重點圍繞卓越工程師、「鵝城工匠」、「首席技師」、「青年能手」等高技能人才培育體系作出配套支持政策,同時創新校企協同育才機制。

    陳智明稱,該區推出兩大計劃。一是引進激勵計劃,對新引進的博士後(含正高職稱)、博士、碩士(含副高職稱、高級技師)、本科(含中級職稱、技師)人才,分別給予4000元、3000元、1000元每月的生活補貼。給予碩士以上人才一次性最高5萬元落戶補貼。另一個是能力提升計劃,分學歷、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3個晉升通道,鼓勵人才持續學習充電,不斷提升自我,最高可獲得3萬元一次性獎勵。

    年內研究制定出台20多項配套細化政策

    在培養激勵和留住技能人才方面,大亞灣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坤民認為,《意見》激活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內生動力。賦予用人主體更大自主權。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工作。

3、發布會現場.jpg

發布會現場

    就引育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李坤民稱,為吸引大學生到大亞灣區就業創業,此次人才高地政策通過「3個行動」和「2個計劃」作為抓手,為來灣學子就業創業保駕護航。

    據介紹,「3個行動」包括紮實推進「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動」、開展「大亞灣學子歸巢行動」和落實「萬名青年大學生招引行動」。同時實施青年人才能力提升計劃和青年人才引進激勵的兩個計劃、

    為落實具體人才高地政策,大亞灣區黨建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何佛松透露,該區將全力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年內研究制定出台20多項配套細化政策,包括:加強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技術技能人才、鄉土人才、教育衛生人才、社工人才、國有企業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的系列政策;聚焦東部石化產業園區和西部千億級新興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打造石化產業人才隊伍和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人才隊伍專項支持政策,以及全面升級完善大亞灣區人才綜合服務方案,等等。(記者 盧偉)

頂圖:大亞灣區黨工委委員、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陳智明



[责任编辑:郭昕玥]